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15594]维生素C生产最新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食品添加剂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方丽佳

进入空间

所在地:上海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本项目将按国家有关规定,设计为闭环生产新工艺,采用电渗析膜分离及色谱分离等现代分离技术,将提取、转化和精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分离提纯回到工艺过程中再利用,实现闭环生产,基本上做到无工业废水排放。本技改工程将无废渣、有害废气排放。同时将对厂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现代化工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VC行业是高能耗行业,每吨产品耗电达5000度以上,耗汽达40吨以上,耗水达300吨以上,十分惊人,故节能降耗是本次技改工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从改进工艺设计着手,其次是对全厂的热能利用全局考虑,做好能量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各装置热能。 1、改古龙酸甲酯化为古龙酸钠酯化工艺,不仅提高了古龙酸甲酯对发酵产物的收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原、辅材料和能量的消耗,而且排除了传统的离交工艺所带来的大量酸碱废水需处理的问题,大量节约了能耗与水耗。 2、采用先进的膜浓缩代替传统的热力蒸发浓缩,节约大量的能源。 3、连续结晶和热泵技术的采用,大幅度降低蒸汽消耗。 4、普遍采用冷热物料换热,冷物料预热进入装置的工程设计,最大限度回收低温余热,可获得巨大节能效果。 5、采用闭路循环工艺,各种冷凝水、过程水均采取各种方式回用,使水耗大幅度降低,既节约水资源,也减少能量消耗。 6、采用变频电机、电容补偿等各种方式降低电能消耗。 本次技改将使本工程维生素C生产能耗比全国先进水平降低20%以上走在全国行业前列。力争为VC行业节能降耗树立一个好的典型。 7、设立节能管理机构,监督落实节能措施。 工艺技术方案 原料山梨醇按计算量加入一级发酵罐,接入已增殖培养好的菌种、营养物质等进行发酵,发酵成熟醪为D-山梨糖溶液,进入二级发酵罐,接入小菌和大菌,进行二次发酵,用NaOH调节PH,发酵所得2-酮基-L-古龙酸钠成熟醪液经超滤除去菌体和部分可溶性蛋白后,进行膜浓缩,将浓度提高一倍后,浓缩液入蒸发—结晶装置,进行连续结晶,晶浆进入筛网导流离心机,分离所得晶体在氮气保护下干燥得到古龙酸钠中间产品。将古龙酸钠投入甲酯化反应釜,在硫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得到古龙酸甲酯溶液和硫酸钠,滤除硫酸钠后,古龙酸甲酯继续进行内酯化反应,在碱催化下,古龙酸甲酯实现内酯化,生成VC-Na,离心分离出VC钠晶体,回收甲醇,VC-Na晶体溶解后用离子交换膜酸化,回收NaOH,VC溶液进行蒸发浓缩、脱色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再用ISMB模拟流动床分离回收古龙酸,得到的纯品VC溶液进行常温连续结晶,离心分离和低温干燥得到成品维生素C。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维生素C的工业化生产已有近70年历史,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在发达国家已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目前全球市场消费量在10万吨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亚太地区和东欧国家的需求正在稳定增长之中,维生素C生产巨头巴斯夫公司认为:未来维生素市场将出现购销两旺局面,年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业界普遍预测维生素C的年增长速度约为5%。 市场风险,从全球市场看,目前产能略大于需求,市场是有竞争的。但从竞争格局看,自从我国维生素C产业崛起以后,昔日的国际巨头已雄风不再,目前我国的维生素C产能占全球的60%,而产量已超过总量的70%。2006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均价3.3美元/公斤,我国四大厂家采取限产保价措施后,情况改变,加上国外帝斯曼维生素C停产,水产养殖料需求增加,进入2007年维生素C市场价格上升迅速,6月份国内维生素C成交价格最高达到100元/公斤,今年5月我国出口维生素C报价已达9美元/公斤,而且有价无货。 由此可见,我国维生素C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已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帝斯曼、巴斯夫已不能主宰全球市场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我国维生素C生产技术已得到明显提高。对山梨醇的发酵收率由早期的48%,提升至目前的70%左右,发酵单位可高达115-130mg/ml,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在与国外厂商的竞争中,优势已向我方倾斜,迫使国外厂商不得不关闭落后生产装置。进入市场要靠挤,市场风险是可以化解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年维生素C市场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市场发展前景看:眼下我国维生素C的市场需求正处于井喷的前夕,正像上世纪80年代初,谁也料想不到国内彩电市场会有那么大的需求,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彩电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生产量最大的国家。维生素C的市场发展也将是这样,即使不计及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仅就城市而言,如果8亿城镇人口维生素C消费水平能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水平,即人均年消费60克维生素C,国内市场新增维生素C需求量将超过4万吨。 国外发达国家维生素C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需求增加,亚太及东欧经济发展迅速,对维生素C的消费需求也日趋旺盛,因此,维生素C市场目前产能大于需求的局面不久将得到改变,当此转折的关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现有装置,抢占市场制高点,是一招明智之举。 原料风险,维生素C生产以山梨醇为原料,原中原制药厂有配套的生产装置,因此原料供应是有保障的,不存在太大的风险。 技术风险,本技改工程将采用古龙酸钠直接转化为古龙酸甲酯新工艺,该工艺简化工序,提取收率高,减少废水排放,但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国内外一些生产厂家曾做过一些尝试,未能取得预期结果,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即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我们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反复试验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将反应副产物移出反应体系之外,这一导致前述厂家止步不前的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成功突破。并在精制工序中引进了用现代先进的色谱分离技术,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系统收率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已将技术风险降至最低。 市场预测 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是从1938年开始的,目前,全世界有10个国家建有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1993年全球维生素C生产能力为9万吨,1995年突破10万吨大关。目前全球生产能力约为14万吨左右,其中国外产能约6万吨/年左右,但荷兰帝斯曼在2005年第三季度关闭了其在美国新泽西洲的生产装置,德国巴斯夫公司在2005年四季度关闭了其在丹麦的生产厂,至此,国外维生素C生产装置的产能降低至4万吨/年左右,我国的维生素C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大家:石药维生2.0万吨,东北制药2.3万吨,江山制药厂2.0万吨,华药维尔康2.0万吨,此外还有淄博华龙等生产企业。 10年以前,为了遏制中国维生素C生产发展,保护其市场份额,国外维生素C巨头们联手压价,造成维生素C市场价格暴跌,然而中国的维生素C行业,经受住了市场寒流,经过艰苦努力,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不但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壮大成长,目前我国维生素C生产能力已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在诡谲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我国维生素C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且出口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3.9万吨,2002年出口4.4万吨,2003年出口维生素C原料5.4万吨,较上年增长23%。2005年我国全年出口维生素C76741吨,2006年出口量为71050吨,比上一年下降了7.42%,2007年1-2月份出口至77个国家和地区13391.4吨,据统计,上半年维生素C出口(不含衍生物)3.68万吨,同比增长了9.36%。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日本等地,按2007年1-2月份出口数据统计,其中,出口欧洲的维生素C占总量的44.42%,占据首位,其他依次为北美洲25.93%,亚洲18.12%,南美洲8.43%,非洲2.08%,大洋洲1.02%。 我国维生素C消费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出口量占总产量的87%左右。目前,国内年用量仅5000吨左右,人均年用量不足4克,而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年用量为60-100克,消费结构为55%用于医药领域,35%用于食品和饮料,10%用于饲料。我国目前90%维生素C用于医药,10%用于食品添加剂。应当看到我国维生素C行业,产品结构单一,国内市场开发不足,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持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典事件来袭,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维生素C做为应用最广泛,最具科学依据的维生素类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从各类维生素C制品:咀嚼片、泡腾片、复合VC、E冲剂等的热销,甚至售价数百元一瓶的进口复合VC片也受人青睐,可以看出一个维生素保健品的巨大市场正在迅速形成。此外亚太地区和东欧各国经济上也在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提高,维生素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人们越来越注重有益健康的饮食,化妆品之中的维生素含量加大,更促使维生素市场兴旺,因此,维生素C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效益分析: 价格风险,近年来维生素C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波动频繁而激烈,国际市场维生素C报价从3.2美元/公斤到12美元/公斤反复波动,曾狂跌至2.8美元/公斤,也一度曾高至15.82美元/公斤。国内市场维生素C价格最低曾至20元/公斤低谷,今年以来,已达100元/公斤,最高成交价格曾达150元/公斤。恶意压价竞争是坚持不多久的,成本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从目前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总体水平与国外相当,原料成本也大致相当,虽然玉米淀粉价格可能略有差距,但其它原辅材料公用工程等并不比国外高,甚至略低,因此生产成本国内外也大致相当,甚至国内要更低一些。 目前国内维生素C生产成本约为30-32元/公斤,市场售价不可能长期低于此价格水平。本项目所采用ISMB色谱,膜分离等现代提取技术及节能降耗技术走在国内各企业前面,将可使生产成本较国内先进水平降低10%左右,因此在面对价格变动时,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维生素C产业在提取、精制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成品品质较差,迄今为止主要是以原料粉剂形式出口,价格较低,且易受制于人,相反国外厂商以精制成品形式打入我国市场的维生素C产品价格高昂,根据2002-2003年我国海关维生素C产品进出口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4.4万吨,出口金额1.4627亿美元,均价3.32美元/公斤;2003年出口维生素C5.4万吨,出口金额3.2981亿美元,均价6.10美元/公斤。而同期进口维生素C产品价格远远高于此,2002年进口124吨,进口金额166.23万美元,均价13.406美元/公斤,2003年进口172吨,金额229.05万美元,均价13.37美元/公斤。进出口差价2-4倍。本技改工程将使维生素C产品品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将能更有效地抵御价格风险。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技术投资分析: 本项目将按国家有关规定,设计为闭环生产新工艺,采用电渗析膜分离及色谱分离等现代分离技术,将提取、转化和精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分离提纯回到工艺过程中再利用,实现闭环生产,基本上做到无工业废水排放。本技改工程将无废渣、有害废气排放。同时将对厂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现代化工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VC行业是高能耗行业,每吨产品耗电达5000度以上,耗汽达40吨以上,耗水达300吨以上,十分惊人,故节能降耗是本次技改工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从改进工艺设计着手,其次是对全厂的热能利用全局考虑,做好能量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各装置热能。 1、改古龙酸甲酯化为古龙酸钠酯化工艺,不仅提高了古龙酸甲酯对发酵产物的收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原、辅材料和能量的消耗,而且排除了传统的离交工艺所带来的大量酸碱废水需处理的问题,大量节约了能耗与水耗。 2、采用先进的膜浓缩代替传统的热力蒸发浓缩,节约大量的能源。 3、连续结晶和热泵技术的采用,大幅度降低蒸汽消耗。 4、普遍采用冷热物料换热,冷物料预热进入装置的工程设计,最大限度回收低温余热,可获得巨大节能效果。 5、采用闭路循环工艺,各种冷凝水、过程水均采取各种方式回用,使水耗大幅度降低,既节约水资源,也减少能量消耗。 6、采用变频电机、电容补偿等各种方式降低电能消耗。 本次技改将使本工程维生素C生产能耗比全国先进水平降低20%以上走在全国行业前列。力争为VC行业节能降耗树立一个好的典型。 7、设立节能管理机构,监督落实节能措施。 工艺技术方案 原料山梨醇按计算量加入一级发酵罐,接入已增殖培养好的菌种、营养物质等进行发酵,发酵成熟醪为D-山梨糖溶液,进入二级发酵罐,接入小菌和大菌,进行二次发酵,用NaOH调节PH,发酵所得2-酮基-L-古龙酸钠成熟醪液经超滤除去菌体和部分可溶性蛋白后,进行膜浓缩,将浓度提高一倍后,浓缩液入蒸发—结晶装置,进行连续结晶,晶浆进入筛网导流离心机,分离所得晶体在氮气保护下干燥得到古龙酸钠中间产品。将古龙酸钠投入甲酯化反应釜,在硫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得到古龙酸甲酯溶液和硫酸钠,滤除硫酸钠后,古龙酸甲酯继续进行内酯化反应,在碱催化下,古龙酸甲酯实现内酯化,生成VC-Na,离心分离出VC钠晶体,回收甲醇,VC-Na晶体溶解后用离子交换膜酸化,回收NaOH,VC溶液进行蒸发浓缩、脱色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再用ISMB模拟流动床分离回收古龙酸,得到的纯品VC溶液进行常温连续结晶,离心分离和低温干燥得到成品维生素C。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维生素C的工业化生产已有近70年历史,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在发达国家已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目前全球市场消费量在10万吨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亚太地区和东欧国家的需求正在稳定增长之中,维生素C生产巨头巴斯夫公司认为:未来维生素市场将出现购销两旺局面,年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业界普遍预测维生素C的年增长速度约为5%。 市场风险,从全球市场看,目前产能略大于需求,市场是有竞争的。但从竞争格局看,自从我国维生素C产业崛起以后,昔日的国际巨头已雄风不再,目前我国的维生素C产能占全球的60%,而产量已超过总量的70%。2006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均价3.3美元/公斤,我国四大厂家采取限产保价措施后,情况改变,加上国外帝斯曼维生素C停产,水产养殖料需求增加,进入2007年维生素C市场价格上升迅速,6月份国内维生素C成交价格最高达到100元/公斤,今年5月我国出口维生素C报价已达9美元/公斤,而且有价无货。 由此可见,我国维生素C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已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帝斯曼、巴斯夫已不能主宰全球市场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我国维生素C生产技术已得到明显提高。对山梨醇的发酵收率由早期的48%,提升至目前的70%左右,发酵单位可高达115-130mg/ml,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在与国外厂商的竞争中,优势已向我方倾斜,迫使国外厂商不得不关闭落后生产装置。进入市场要靠挤,市场风险是可以化解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年维生素C市场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市场发展前景看:眼下我国维生素C的市场需求正处于井喷的前夕,正像上世纪80年代初,谁也料想不到国内彩电市场会有那么大的需求,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彩电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生产量最大的国家。维生素C的市场发展也将是这样,即使不计及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仅就城市而言,如果8亿城镇人口维生素C消费水平能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水平,即人均年消费60克维生素C,国内市场新增维生素C需求量将超过4万吨。 国外发达国家维生素C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需求增加,亚太及东欧经济发展迅速,对维生素C的消费需求也日趋旺盛,因此,维生素C市场目前产能大于需求的局面不久将得到改变,当此转折的关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现有装置,抢占市场制高点,是一招明智之举。 原料风险,维生素C生产以山梨醇为原料,原中原制药厂有配套的生产装置,因此原料供应是有保障的,不存在太大的风险。 技术风险,本技改工程将采用古龙酸钠直接转化为古龙酸甲酯新工艺,该工艺简化工序,提取收率高,减少废水排放,但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国内外一些生产厂家曾做过一些尝试,未能取得预期结果,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即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我们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反复试验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将反应副产物移出反应体系之外,这一导致前述厂家止步不前的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成功突破。并在精制工序中引进了用现代先进的色谱分离技术,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系统收率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已将技术风险降至最低。 市场预测 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是从1938年开始的,目前,全世界有10个国家建有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1993年全球维生素C生产能力为9万吨,1995年突破10万吨大关。目前全球生产能力约为14万吨左右,其中国外产能约6万吨/年左右,但荷兰帝斯曼在2005年第三季度关闭了其在美国新泽西洲的生产装置,德国巴斯夫公司在2005年四季度关闭了其在丹麦的生产厂,至此,国外维生素C生产装置的产能降低至4万吨/年左右,我国的维生素C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大家:石药维生2.0万吨,东北制药2.3万吨,江山制药厂2.0万吨,华药维尔康2.0万吨,此外还有淄博华龙等生产企业。 10年以前,为了遏制中国维生素C生产发展,保护其市场份额,国外维生素C巨头们联手压价,造成维生素C市场价格暴跌,然而中国的维生素C行业,经受住了市场寒流,经过艰苦努力,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不但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壮大成长,目前我国维生素C生产能力已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在诡谲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我国维生素C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且出口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3.9万吨,2002年出口4.4万吨,2003年出口维生素C原料5.4万吨,较上年增长23%。2005年我国全年出口维生素C76741吨,2006年出口量为71050吨,比上一年下降了7.42%,2007年1-2月份出口至77个国家和地区13391.4吨,据统计,上半年维生素C出口(不含衍生物)3.68万吨,同比增长了9.36%。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日本等地,按2007年1-2月份出口数据统计,其中,出口欧洲的维生素C占总量的44.42%,占据首位,其他依次为北美洲25.93%,亚洲18.12%,南美洲8.43%,非洲2.08%,大洋洲1.02%。 我国维生素C消费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出口量占总产量的87%左右。目前,国内年用量仅5000吨左右,人均年用量不足4克,而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年用量为60-100克,消费结构为55%用于医药领域,35%用于食品和饮料,10%用于饲料。我国目前90%维生素C用于医药,10%用于食品添加剂。应当看到我国维生素C行业,产品结构单一,国内市场开发不足,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持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典事件来袭,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维生素C做为应用最广泛,最具科学依据的维生素类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从各类维生素C制品:咀嚼片、泡腾片、复合VC、E冲剂等的热销,甚至售价数百元一瓶的进口复合VC片也受人青睐,可以看出一个维生素保健品的巨大市场正在迅速形成。此外亚太地区和东欧各国经济上也在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提高,维生素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人们越来越注重有益健康的饮食,化妆品之中的维生素含量加大,更促使维生素市场兴旺,因此,维生素C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效益分析: 价格风险,近年来维生素C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波动频繁而激烈,国际市场维生素C报价从3.2美元/公斤到12美元/公斤反复波动,曾狂跌至2.8美元/公斤,也一度曾高至15.82美元/公斤。国内市场维生素C价格最低曾至20元/公斤低谷,今年以来,已达100元/公斤,最高成交价格曾达150元/公斤。恶意压价竞争是坚持不多久的,成本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从目前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总体水平与国外相当,原料成本也大致相当,虽然玉米淀粉价格可能略有差距,但其它原辅材料公用工程等并不比国外高,甚至略低,因此生产成本国内外也大致相当,甚至国内要更低一些。 目前国内维生素C生产成本约为30-32元/公斤,市场售价不可能长期低于此价格水平。本项目所采用ISMB色谱,膜分离等现代提取技术及节能降耗技术走在国内各企业前面,将可使生产成本较国内先进水平降低10%左右,因此在面对价格变动时,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维生素C产业在提取、精制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成品品质较差,迄今为止主要是以原料粉剂形式出口,价格较低,且易受制于人,相反国外厂商以精制成品形式打入我国市场的维生素C产品价格高昂,根据2002-2003年我国海关维生素C产品进出口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4.4万吨,出口金额1.4627亿美元,均价3.32美元/公斤;2003年出口维生素C5.4万吨,出口金额3.2981亿美元,均价6.10美元/公斤。而同期进口维生素C产品价格远远高于此,2002年进口124吨,进口金额166.23万美元,均价13.406美元/公斤,2003年进口172吨,金额229.05万美元,均价13.37美元/公斤。进出口差价2-4倍。本技改工程将使维生素C产品品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将能更有效地抵御价格风险。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