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研究对小麦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各种营养组分进行测定,了解小麦的各种营养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小麦加工工程中的营养流失点,在不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前提下,研究开发出一套小麦加工技术,使加工出的面粉不仅口感好,外观好,同时营养组分均衡,并有较高的出粉率,既可以改善人们的饮食营养结构,有助于人民群众营养健康,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小麦资源,提升小麦附加值,节省小麦资源。
本项目开发的主要新工艺技术及其指标如下:
(1)从两个面粉企业收集在线系统粉样品,对其各营养组分进行测定分析,近似地代表小麦各部位营养组分含量,掌握小麦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的保留和流失情况。比如各系统之间比较,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上是皮磨的大于心磨的,尾磨和渣磨的系统粉营养成分含量也较高,淀粉含量的规律则与这些营养素呈相反趋势,心磨系统粉含淀粉量最高,对于最终产品而言,胚芽是各营养成分(除淀粉)含量最高的产品。
(2)根据各系统粉的灰分含量和各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配置,得到不同出粉率的面粉,测定不同出粉率面粉的营养含量,研究出粉率不同的面粉中营养组分的差异,找到出粉率、加工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最佳的出粉率。
(3)通过改变小麦润麦工艺及剥刮力度,研究小麦糊粉层分离工艺。
(4)通过对系统粉营养组分的测定,分析找出富集小麦胚芽的面粉。
本项目实施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使小麦加工过程提胚率从现在的0.2%-0.3%提高到0.4%-0.5%,项目开发出的小麦粉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等)含量提高15%-20%,加工过程增值10%左右。
项目推广后推广企业产品加工增值将在20%左右,小麦利用率提升5%以上,能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