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19640]燕麦加工技术研究与旱作高产栽培示范推广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粗粮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通过项目实施,开展了旱作燕麦种质资源收集与筛选、避旱抗旱栽培技术研究、抗旱蓄水保墒技术研究以及抗旱节水等4方面的研究。引进燕麦种质资源108份;引进燕麦加工型抗旱新品种10个,筛选出适宜旱作栽培的抗旱优质燕麦米专用品种3个,较现有生产品种单产提高单产平均提高18.19%,籽粒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0.67个百分点,β-葡聚糖含量平均提高0.55个百分点;研发了胚芽燕麦米“6级碾磨工艺”技术,改进升级了燕麦米加工设备,目前的工艺燕麦米成品整粒产出率在60%以上,较之前得40%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制定了燕麦栽培技术标准3项和燕麦米企业标准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8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项目实施期内在呼和浩特清水河县、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兴和县、化德县、四子王旗、包头市固阳县等区域进行燕麦旱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培训种植户农民、企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2217人次;建设核心示范区6695亩,实现增产11.84%,辐射推广17.1万亩,实现增产8.32%,项目实施期产值达到9857.72万元,增加利润762.11万元;燕麦片、燕麦米、燕麦乳等加工产品销售额1.017亿元,增加利润1023.92万元。项目组与燕麦加工企业、地方推广部门联合,通过“政产学研推用”融合模式,从“燕麦良种保障、生产技术指导、企业联合收购”三个环节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与产销对接,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燕麦良种缺乏、种植粗放、销售困难的问题,同时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推动燕麦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扎实开展燕麦产业扶贫工作,带动了燕麦主产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通过项目实施,开展了旱作燕麦种质资源收集与筛选、避旱抗旱栽培技术研究、抗旱蓄水保墒技术研究以及抗旱节水等4方面的研究。引进燕麦种质资源108份;引进燕麦加工型抗旱新品种10个,筛选出适宜旱作栽培的抗旱优质燕麦米专用品种3个,较现有生产品种单产提高单产平均提高18.19%,籽粒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0.67个百分点,β-葡聚糖含量平均提高0.55个百分点;研发了胚芽燕麦米“6级碾磨工艺”技术,改进升级了燕麦米加工设备,目前的工艺燕麦米成品整粒产出率在60%以上,较之前得40%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制定了燕麦栽培技术标准3项和燕麦米企业标准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8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项目实施期内在呼和浩特清水河县、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兴和县、化德县、四子王旗、包头市固阳县等区域进行燕麦旱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培训种植户农民、企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2217人次;建设核心示范区6695亩,实现增产11.84%,辐射推广17.1万亩,实现增产8.32%,项目实施期产值达到9857.72万元,增加利润762.11万元;燕麦片、燕麦米、燕麦乳等加工产品销售额1.017亿元,增加利润1023.92万元。项目组与燕麦加工企业、地方推广部门联合,通过“政产学研推用”融合模式,从“燕麦良种保障、生产技术指导、企业联合收购”三个环节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与产销对接,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燕麦良种缺乏、种植粗放、销售困难的问题,同时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推动燕麦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扎实开展燕麦产业扶贫工作,带动了燕麦主产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