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创办时间:1921 单位属性: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江苏 南京市 相关行业:电子元器件

联系人:王尧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近2500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60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300多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技术专家148

    • 王建华 王建华 研究领域:其他电气自动化 研究方向:自动化 咨询
    • 王念春 王念春 研究领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与应用,工业过程控制,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等。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咨询
    • 程光 程光 研究领域:网络安全、网络测量、网络行为学、网络管理和科学可视化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网络测量、网络行为学、网络管理和科学可视化 咨询
    • 龚俭 龚俭 研究领域:开放系统互连理论及其应用、开放分布式处理理论及其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研究方向:开放系统互连理论及其应用、开放分布式处理理论及其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咨询
    • 陈惠苏 陈惠苏 研究领域:1.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多尺度模拟与定量表征技术2.多重环境因素与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3.粒子堆积模拟技术及应用4.胶凝材料 研究方向:1.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多尺度模拟与定量表征技术2.多重环境因素与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3.粒子堆积模拟技术及应用4.胶凝材料 咨询
    • 蒋建清 蒋建清 研究领域: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 研究方向: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 咨询
    • 陈熙源 陈熙源 研究领域:导航仪器与系统技术及光纤传感领域 研究方向:导航仪器与系统技术及光纤传感领域 咨询
    • 陈俊杰 陈俊杰 研究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网系统集成、普适计算、智能传感及控制 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网系统集成、普适计算、智能传感及控制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1,987

    更多>研究机构17

    • 南京生物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南京生物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机构等级:市级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 研究方向:生物信息、AI算法、微流控芯片、大数据
      机构简介: 展开
      主要围绕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这两大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聚焦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融合,结合生物信息、AI算法、微流控芯片、大数据、生物传感器、单分子纳米器件等领域的技术,搭建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平台。
    • 南京中德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

      南京中德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

      机构等级:市级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 研究方向:新材料技术、智能装备技术、激光加工技术
      机构简介: 展开
      定位:服务于以新材料技术、智能装备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壳、电机及整车身等的研发和生产加工,并延伸服务于航空航天和船舶等制造领域。   行业类别:智能制造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