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创办时间:1944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陕西 西安市 相关行业:其他化学化工,中药、天然药物,果蔬类,太阳能 ,高分子材料

联系人:董维权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究领域:其他化学化工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机构简介: 展开
    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分子科学实验室的前身是陕西师范学化学系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室。该室成立于1984年第一任室主任耿启辉教授,第二任室主任孙作民教授.1998年9月实验室进行重组并改为现名,由房喻教授出任室主任。 大分子科学实验室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教研室实行室室合一教研室主任由胡道道副教授担任。   在积极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分子科学实验室也努力开展应用研究,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分子科学实验室开发的牙膏磨料高纯磷酸氢钙制备新技术已经在2000年5月转让河南沁阳天马工贸实业总公司,为学校获转让费5.5万元。实验室完成的“与肌醇生产有关的基础化学问题研究”成果得到专家的普遍好评,获得2000年度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实验室发明的“水质敏感新型传感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正在着手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大分子科学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显著地促进了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科的科学研究,而且也显著地促进了该学科的本科阶段教学工作。几年来,大分子科学实验室为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首次开出了“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生物技术概论”“化学专业英语”和“现代化学前沿讲座”等理论课程和实验。为化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化学研究中的光物理方法”等课程。为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开设了“化学与纳米技术”,“化学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中的无机化学”,“Internet化学教育资源”等专题讲座。
  •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究领域: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物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机构简介: 展开
    实验室是在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200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筹建,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年4月,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实验室以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以生物学、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生物学、化学和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以西北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名优、道地、大宗、珍稀、濒危和特有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中药材GAP及其相关技术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为中药现代化搭建技术平台。 实验室现已建成分析测试中心、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室、药用植物结构与发育研究室、中药材GAP及品种选育研究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实验室、活性成分筛选实验室、分子药理学实验室、药物剂型设计与评价实验室、药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等10余个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和多项横向科研课题,科研经费累计达1246 万人民币。研究人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及参编专著4部,教材1部。收集、整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500余份,筛选丹参、山茱萸、绞股蓝等优良品系10余个,通过省级审定的药用植物盾叶薯蓣新品种3个;分离鉴定化合物300多个,开发新药一个,获发明专利15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与陕西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心,与西安仁仁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新药研发研究室,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生物系联合建立了“中加资源与环境研究室”等共建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指导陕西、山西、青海等省区20余家制药企业建立中药材GAP示范基地30余处。
  •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究领域:其他化学化工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机构简介: 展开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资助的陕西师范大学材料化学平台基础上组建的。2006年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2007年7月,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2009年8月30日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实验室立足西部、面向全国,需求驱动、突出应用,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以及尊重个性提倡合作敢于开拓乐于奉献的实验室精神,支持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包容不同的学术观点。 实验室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人。学术队伍中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1995年中国科学院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第二批“*”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4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占总数94%,实验室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50余人,客座、兼职教授14人,已形成了一支合理、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 实验室现有4000 m2实验用房,专用仪器设备价值2600多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另外,化学化工学院还有一批公用大型仪器设备。学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国内从事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研究的最好单位之一,以此带动我校化学、化工材料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究领域:其他医药与医疗,化学药物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机构简介: 展开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新组建的10个生物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在“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室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以西北珍稀濒危药材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解决制约濒危药材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建立西北濒危药材种质资源库,良种药材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苗繁育与生产体系;构建濒危药材野生资源抚育研究技术平台和野生资源抚育示范基地;开展濒危药材有效物质的分离纯化、创新天然药物筛选与开发研究;以实验室为平台凝聚人才、培养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濒危药材及其相关产业科技成果的集成产出,为有效保护珍稀濒危药材资源及生态环境、解决药材供应短缺与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校属
    研究领域:其他环保和资源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机构简介: 展开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是直属学校,以西北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中心根据我校多年国土资源研究形成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学科和社会发展需求,下设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研究室,水土资源评价与规划研究室,土地开发史与土地制度政策研究室,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室。 国土资源中心为区域国土资源研究人员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集中校内外人才优势,形成创新团队,促进国土资源学科发展和解决区域社会发展中国土资源面临的重大问题,使中心成为西北地区国土资源研究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究领域:食品加工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机构简介: 展开
    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自1998年创建以来,在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依托,形成了开放式管理的新型科研开发实体。中心充分体现了“高、精、新”特点,即科研水平高、人员精干,实行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全新运新机制。在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围绕陕西省产业化发展要求,重点进行了主要果品、蔬菜深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使得中心成为陕西省果品、蔬菜深加工研究、开发、推广一条龙的平台,不仅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也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工程中心研发、服务方向:(1)针对陕西省的果品和蔬菜及野生植物的保鲜、加工和商品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示范和成果转化。(2)提高、改进传统、陈旧的果蔬生产、贮运、加工的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化的、先进的、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为促进行业技术跨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3)协助省地(市)、县建设果品蔬菜现代化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产生重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为果品蔬菜产业化、商品化基地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果农(菜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5)加强工程中心自身建设,锻炼提高工程中心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著作,申请科研项目,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培养果蔬加工高级人才。
1 到第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