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创办时间:1902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江苏 南京市 相关行业:模具

联系人:彭智琨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养殖 研究方向: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物饵料生产生物学基础、集约化生产技术生态学机制、生物饵料应用技术和养殖环境生态学
    机构简介: 展开
    实验室主要依托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水生生物学博士点学科。是经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批准的省级渔业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物饵料生产生物学基础、集约化生产技术生态学机制、生物饵料应用技术和养殖环境生态学。 实验室目前设立了三个研究方向:1、微藻饵料及其应用 2、淡水轮虫集约化生产技术 3、生物饵料与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项目8项,省级项目6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一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较早开展名特水产养殖品种(如暗纹东方鲀、中华绒螯蟹)生物饵料研究,并建立了多个校企联盟和1个研究生工作站。
  • 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病原功能基因与宿主免疫、重大疫病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养殖环境与疫病防控
    机构简介: 展开
    实验室于2009年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立项建设,主要围绕江苏水产养殖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虾蟹等重要经济水生甲壳动物的重大疫病研究,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实验室目前设立了三个研究方向:1、病原功能基因与宿主免疫;2、重大疫病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3、养殖环境与疫病防控。每个研究方向都依托相关的研究平台。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项目5项,省级项目13项,发表国外SCI论文37篇,其中Top级别(同领域前10%)论文1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第三完成单位),与国外4个实验室(美国2个,欧盟1个,日本1个)和国内5个大学和3研究所以及6个基层单位(水产技术推广站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江苏省水仙公司合作建立了校企联盟和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教育厅首批水产研究生工作站)。
  • 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

    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

    机构等级: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海洋能源利用 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环境
    机构简介: 展开
    2008年11月,经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南京师范大学组建了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工程中心以海洋资源环境为主要研究领域,开展海洋资源环境信息采集与评价、海岸带过程与资源开发的环境响应、海岸带规划与生态建设三方面研究,长期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和相关的海洋咨询服务。中心现有50余人从事海洋开发与生态建设,其中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15人,高级工程师20人。工程中心于2013年再次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建立了完备的质量控制程序,为项目的质量提供保证。
  • 江苏省气电互联综合能源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气电互联综合能源工程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工程实验室
    研究领域:电力 研究方向:综合能源高效利用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气电互联综合能源工程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共建单位为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于2017年8月经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 重点实验室下设2个研究中心、1个中试基地以及一个产业化中心,现有研发场地面积约1650m2,预计建设总面积不少于4600m2。胡敏强任实验室主任。 本重点实验室围绕江苏省综合能源系统产业发展中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综合能源高效利用体系研究不深、人才队伍培养不足、产学研水平不高等问题,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着力点,建立多种能源深度融合的高效能源综合利用研发与示范平台;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并推广应用;建设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与产业推动力的专家孵化基地;促进江苏省内以气电互联综合能源利用关键技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研究方向包括能量梯级利用燃气系统研发、燃气发电机研发、气电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等。
  • 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工程实验室
    研究领域:电力 研究方向:电磁兼容检测与抑制关键技术、新能源发电装备稳定性研究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于2012年9月经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苏发改高技发〔2012〕1332号文)批准成立。 实验室在电磁兼容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整合特色研究成果,着力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针对优势领域提供产品和整体电磁兼容解决方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目前,主要涉及电磁兼容检测与抑制关键技术、新能源发电装备稳定性研究技术等领域。 实验室现建有电磁干扰(EMI)、电磁抗干扰(EMS)等实验分室。 1.电磁干扰分室建设了预3m电波暗室,其功能是为电子电气产品的辐射电磁干扰和传导电磁干扰的国际国家标准的测量与预估分析。其中的天线购买于德国专业的天线公司施瓦茨贝克。可以升高到2.5m,并能处于水平和垂直两个位置,以满足不同标准中的天线位置要求。转台可以360º全角度旋转,并可以承受数吨重量的被测仪器。 2.电磁抗干扰分室主要由多台电磁抗干扰检测设备组成。包括雷击(浪涌)测试台、静电测试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台、周波电压跌落测试台、电容耦合夹。可以进行符合GB17626等国内国际标准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与实验室签订了有关电磁抗干扰测试的横向合作项目合同。并能预计到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产品企业需要像本实验室这样的标准测试环境,来为自己产品的上市销售拿到相应的许可而检测。 实验室在赵阳主任的带领下以“刻苦,高效,独立,自信,耐心,负责,实干”为信条,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煤炭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系列专著。实验室现有全套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与检测仪器。针对现有电磁兼容在智能电网、医疗电子、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新能源逆变、仪器仪表等行业中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不足,实验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了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硕士研究生。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方面,工程实验室秉持“产学研”相结合的要求,积极联系省内外各类相关企业,为其提供电磁兼容相关的各类科研服务,包括产品整改、科研讲座、电磁抗干扰测试、辐射电磁干扰测试等。涉足的领域即包括传统的电气、电子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也囊括了医疗电子、新能源电力、质检计量系统、汽车电子和轨道交通等新兴行业,覆盖的地域包括了江苏、浙江、北京、四川、等经济强省。 实验室已积累80多家企业客户,解决产品电磁兼容问题150多个,内容包括“高精度电磁兼容摸底测试”、“电磁兼容标准测试”、“电磁兼容技术整改”、“电磁兼容优化解决方案”、“各类电磁兼容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先后与江苏林洋电子、南京普爱医疗、浙江杭州百富、熊猫电子等知名企业展开业务合作。此外还与江苏省计量院、江苏省质检院、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中国电科院、中电55所等机构开展科研工作。
  • 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三维打印基础理论与设计、三维打印控制与工艺、三维打印成型设备及装备、三维打印成型材料设计与制备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2013年由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共建单位为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是我省三维打印技术领域专业的研究与开发机构,2016年11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重点实验室包括四个研究室和两个中试基地,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重点围绕三维打印基础理论与设计、三维打印控制与工艺、三维打印成型设备及装备、三维打印成型材料设计与制备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开发。实验室通过采购或独立研发配备了三维打印相关领域的各类基础及应用类研究的科研设备与软件,建立了100平米的生物三维打印超洁净室,有力保障了科研人员的研发条件。 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实验室已形成专兼职结合、专业学科相对齐全的三维打印研发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9人,科研人员专业领域涵盖了电气工程、机电工程、软件工程、材料工程、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共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SCI273篇、EI收录51篇;出版专著9部;申请专利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软件著作权70余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项,制订地方标准2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项4项。本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2019年期间,在江苏省科技厅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异质材料零件三维打印这一前沿性、战略性研究领域,重点开展金属三维打印、生物三维打印、智能器件三维打印、食品与药品三维打印的科研攻关,强化“顶天型”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的牵头引领作用和“立地型”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效能,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效。 在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跨院系的由多学科组成的南京师范大学三维打印协同创新中心,学科涉及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生物、化学、艺术等9个学院、12个学科,重点进行三维打印交叉基础研究;联合地方政府、高科技企业共建南京三维打印产业应用创新中心,总投资2000万元,重点进行三维打印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南瑞集团、玄武区人民政府和实验室骨干团队成立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江苏省三维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京三维打印学会和江苏省增材制造学会(筹),并作为理事长单位每年组织多项重大科研攻关和国内外产学研交流活动;目前各学会及联盟会员基本实现了江苏区域全覆盖,共有210家单位成员,1200名个人会员;建成了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对象达3万人次;孵化了12家三维打印高技术企业(其中实验室骨干参股8家),与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大学、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南瑞集团、江苏敦超电子科技公司、江苏紫金电子集团公司等共建了5家研究生工作站,已联合培养125名硕士研究生。
  • 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数值模拟以及预测和控制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原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校重点实验室,2010年10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列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实验室目前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室、复杂动力系统预测和控制研究室、高性能非线性规划和优化研究室以及《Numerical Algebra,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编辑部组成。实验室主要依托数学学科,充分发挥物理、地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从事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数值模拟以及预测和控制的科学研究。 实验室现有固定成员43人,包括教授30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管理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超过93%。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实验室成员在研国家级项目23项,研究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 实验室面积近3000平方米,包含五个学生用机房和一个集群机房。 教授、副教授基本人均一间办公室。实验室共有计算机设备和软件480台套件,其中万元以上的200多台套件,设备原值2500多万元。集群机房现有两套HPC系统,其中,最新购置的计算集群总浮点运算峰值超过116TFlops,存储总裸容量达到2PB,包含112台并行计算节点,4台登陆管理节点,2台胖节点,2台GPU节点和1台MIC节点等主要硬件设备。并行计算节点拥有双路14核Intel 2.4GHz处理器和128GB内存;胖节点拥有4路24核Intel 2.2GHz处理器和1TB内存。集群同时配置了56Gb/s Infiniband高速数据交换网络和万兆以太网,系统I/O数据读写能力超过20GB/s。软硬件设备条件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
  •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新型抗凝血材料的分子设计、新型药用材料的研制、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其检测技术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南京师范大学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7年建立的。实验室现有成员 36 人,其中科研人员 32人,秘书 1 人,实验室管理人员 3 人。教授及研究员 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7人:沈健、安学勤、陆天虹、黄晓华、包建春、蔡称心、杨小弟),副教授级 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室人员 29 人。梯队中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名(沈健)、江苏省“333工程” 学术带头人 3 名(第二层次沈健、第三层次黄晓华、蔡称心)、江苏省“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 1人(包建春)、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黄晓华、孙培培、戴志晖)、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赵波)。重点实验室主任为沈健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陈洪渊院士。 实验室以化学与生物学为主要支撑学科。目前,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新型抗凝血材料的分子设计、新型药用材料的研制、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3个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验室现拥有细胞电化学测试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圆二色谱仪,哈克流变仪,PE DSC–7热分析系统,JSM-5610LV-VANTAGE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HRD-2型激光拉曼仪和VARIAN3800/22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多功能酶标仪等现代化大型仪器,及服务器集群与Discovery Studio 2.0和Gaussian 03软件包等。
  • 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学、肿瘤信号转导调控
    机构简介: 展开
    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9月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是我省重大人类疾病相关分子医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机构。实验室由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生化与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科研单位组成。实验室定位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结合现代生物医学发展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代谢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学: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的整合机制、心脏离子通道结构及其分子调控;2、肿瘤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分裂和细胞应激的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3、炎症反应及细胞应激保护:谷胱苷肽S-转移酶、热休克蛋白、JNK等在细胞炎症反应和应激过程中所发挥的信号传递和保护作用。 本实验室目前拥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实验辅助人员2人,其中2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骨干中,多人入选国家、省部级高等级人才项目,包括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计划、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2014年实验室成员主持科研项目57项(含国家级项目23项),代表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青年973项目、973项目子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经费超过3000万元。2011~2013年实验室成员发表署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国外SCI学术论文85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Hepatolog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获得署名第一发明人的授权发明专利18项。
  • 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

    机构等级:市级
    研究领域:软件 研究方向:未来地理信息系统、全息地图、测绘地理信息数据
    机构简介: 展开
    依托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开未来地理信息系统、全息地图、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应用服务、地理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服务、声、光、电磁环境地理数据获取与应用服务的研究,引进孵化一批企业,行业类别:软件和信息服务
  • 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究领域:其他化学化工 研究方向:萃取分离集成技术、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精制技术
    机构简介: 展开
    2009年由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目前中心设萃取精馏实验室、液液萃取研究室、反应萃取精馏实验室、过程优化模拟实验室、萃取精馏集成分离技术中试基地。主要研究方向为萃取分离集成技术、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精制技术。该中心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3个专利成果转化,与南化集团研究院、中石化扬子石化研究院、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及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 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究领域: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抗凝血材料、缓控释-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相关生物技术及表征方法
    机构简介: 展开
    2003年经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该中心主要针对生物材料的共性问题,建设了学科交叉的、开放式的研究实验平台,在抗凝血材料、缓控释-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相关生物技术及表征方法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中心还大力开展应用性、工程性课题的研究,并逐渐向产业化方向过渡,在生物医药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小试试验、中试放大、技术推广、产品研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中心目前和多家企业及医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7),并参编出版专著及教材6本。
上一页1 2 下一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