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创办时间:资料待完善 单位属性: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黑龙江 哈尔滨市 相关行业:电焊

联系人:赵老师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网络环境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网络环境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50人
    研究领域:网络,信息安全,其他电子信息 研究方向:网络,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网络安全,微电子,多媒体信息
    机构简介: 展开
    实验室以网络智能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二级学科。 实验室共有包含院士、鹏程学者、孔雀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杰出人才在内的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张乃通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王晓龙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网络环境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863重点项目、总装备部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7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多次获得国际大赛奖项,拥有发明专利3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
  • 智能交通管理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交通管理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58人
    研究领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人工智能,智能交通 研究方向:交通,管理,智能,路网改造,城市
    机构简介: 展开
    该室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于2005年联合组建,拥有总面积870平方米,专业仪器设备1460台(套),总资产达2420万元。实验室曾承担项目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15项,已鉴定成果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 成果:城市应急交通仿真与管理系统开发;特种粘土固化浆液研制及其工程应用成套技术;国道205线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工程综合技术研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西部地区路网改造技术研究;沥青路面自应力主动除冰雪成套技术研究
  •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350人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自动化应用,其他机械,光机电一体化 研究方向:机器人,宇航空间机构,微纳操作,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仿人多指手
    机构简介: 展开
    实验室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民生科技,并结合国际机器人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建成了一批稳定而有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已达到年承担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科技产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的科研、产业规模。近年来承担了200余项载人航天、神光III、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IC、NC、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以及军工及国民经济重大行业项目,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发表科技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 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50人
    研究领域:通信,微电子 研究方向:专用,通信系统
    机构简介: 展开
    1、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取得了一批以需求为牵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出了一批实用的系统产品,经过技术转移,在公安系统领域占有国内主要份额,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动了专用通信系统技术的进步。 2、中心仪器设备齐备,研发环境完善,已具备科研成果工程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及仪器等必要条件,能够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学科交叉,为学科新技术研发和成果工程化提供有力支持。 3、中心人员规模与结构合理,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制度完善,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具有为行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能力,整个团队呈现良好创新能力。
  • 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125人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其他电子信息 研究方向:语言语音,机器,智能,翻译,信息检索,语音处理
    机构简介: 展开
    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以哈工大计算机学院语言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依托,由机器智能与翻译实验室、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信息检索实验室和语音处理实验室联合组成,由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支持并资助。实验室主任是李生教授(哈工大)和马维英主任研究员(微软研究院)。研究内容涵盖自然语言理解、网络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智能汉字输入、文景转换、生物信息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在3-5年内使得以上各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重要科研项目已达10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近3年发表论文400多篇。目前实验室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10人、博士研究生5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实验室还聘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
  •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45人
    研究领域:纳米及超细材料 研究方向:微结构,微系统,微纳制造技术,纳米科技,微纳系统集成
    机构简介: 展开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国家教育部,该重点实验室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精密仪器及机械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主要依托,以微电子与固体物理、化学、物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建设。 实验室以微结构与微系统为研究对象,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立足国防建设,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建设和完善了微纳制造技术、纳米科技、微纳系统集成等若干研究领域。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领域下设微塑性成形、微铸造成形,微注射成形、SPM加工、微细特种加工、微连接等若干研究方向。纳米科技研究领域下设纳米材料、纳米生物、纳米器件、纳米医学、纳米能源和纳米表征等若干重要基础与应用研究方向。 实验室拥有各种大型先进仪器设备40余台,为各学科方向搭建了微系统与微结构加工、测试与表征研究平台,包括由微冲压系统、微塑性成型系统、微塑性拉伸试验机、微注射成型机等组成的微纳加工平台;由离子束刻蚀系统、原子层沉积系统、电阻蒸发镀膜机、可变转速比率的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等组成的材料制备平台;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徕卡热台偏光显微镜、HJY荧光分光光谱仪、热分析仪等组成的材料表征平台;另外,生物医学平台和能源环境平台正在建设中。
  • 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2人
    研究领域:其他新材料技术 研究方向:寒区,低碳,施工技术,运行技术,结构技术,建筑材料
    机构简介: 展开
    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哈工大继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首批国家地方联合建设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拟建设寒区低碳建筑材料技术、低碳建筑结构技术、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和低碳建筑运行技术等 4 个创新研发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将紧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需求,致力于在寒区低碳建筑技术开发与利用领域,建立一个集先导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研发机构。
  • 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5人
    研究领域:电焊,铸造/热处理 研究方向:先进,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合金,国防科技
    机构简介: 展开
    中心目标是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平台,加速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成果向生产企业的推广和转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应用技术改造军工企业,为促进军工企业制造技术升级换代,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提供支撑,形成面向整个军工企业的焊接自动化技术应用基地。 中心的定位是在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焊接自动化技术工程应用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示范、重大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培训工作,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应用水平和能力的支撑。 中心的技术方向包括:1)先进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设备;2)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焊接系统集成技术3)钛合金、铝合金、高强度钢、复杂结构件自动化焊接工艺技术。
  •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0人
    研究领域: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水污染治理,资源利用与开发 研究方向:水环境整治,饮用水安全,水污染防治,节水,高效,循环利用
    机构简介: 展开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的国家级研发实体。中心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运营,专业从事水环境综合整治及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市场机制下为行业提供先进技术、工艺及产品。 中心建有6000平米的综合实验大楼,搭建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水系统数字化与优化、水资源功能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5个研究开发平台和1个水质综合分析检测中心和1个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其中水质综合分析检测中心具有CMA水质检测资质,围绕106项饮用水标准开展水质分析检测服务。 中心拥有由给排水领域3名工程院院士和1名俄罗斯院士及长江学者等组成的专家技术委员会和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团队。 中心与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合作,在寒冷地区地表水污染研究及治理、高寒地区乡村生产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城市污泥资源化等领域承揽了多项国家“水专项”及863课题、不断为原创性的应用技术成果实施工程化与产业化开发,在技术上形成了基于城市水健康循环的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和基于循环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型新农村建设体系,并在煤化工、印染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拥有一整套适用新技术。
  •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8人
    研究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与开发 研究方向:烟气脱硫,高性能,低成本,除尘,联合脱除,污染物监控
    机构简介: 展开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1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2011年7月揭牌成立。实验室重点在低氮氧化物燃烧,低投资、低成本、资源化烟气脱硫,高性能、低成本除尘,燃煤污染物一体化(联合)脱除,燃煤污染物监控技术等5个方向上着力突破,同时研究燃煤污染物减排前瞻性技术。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燃烧工程研究所凝聚了秦裕琨院士等一批学术骨干,长期从事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研发,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近百家电厂的几百台锅炉机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5人
    研究领域:其他新材料技术 研究方向:空间环境,空间材料,效应评价,航天器用材料,辐照模拟系统
    机构简介: 展开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建于2000年2月27日,是根据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要求所建立的,主要从事空间环境与材料交互作用的基础研究。主要任务是提供航天器用材料及元器件在轨服役期间可靠性评价及寿命评估所需解决的基础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新型空间材料及防护技术,培养高层次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环境与材料交互作用基础理论;空间环境效应模拟等效性判据、加速试验原理、损伤理论、性能演化理论、在轨寿命预测理论及防护理论;空间材料效应评价关键技术;航天器用新材料及防护技术;低温、真空及辐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实验室设有各种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设备,包括:空间材料综合辐照模拟系统、空间材料正离子辐照模拟系统、空间材料真空热循环模拟系统、空间材料真空低温摩擦磨损系统、空间原子氧效应模拟系统、空间碎片高速撞击模拟系统、空间粉尘高速撞击模拟系统、空间材料真空析气测试装置、材料真空/低温液压伺服MTS试验机、精密多功能低温静载材料试验机、材料真空/低温拉-压疲劳试验机及材料低温热膨胀系数测试装置。
  • 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42人
    研究领域:光学仪器,其他新能源 研究方向:可调谐激光,激光空间信息,短波长激光,非线性光学,红外激光器,新型激光介质
    机构简介: 展开
    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原国防科工委于1994年4月批准立项建设,1996年12月通过验收,1997年4月批准对外开放运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光电子技术和相关技术领域11位专家组成,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主任由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陈环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马祖光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骐教授。 实验室有固定和兼职人员42人,在岗教授、研究员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3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可调谐激光及相关技术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提供其工程应用技术和关键技术,包括激光空间信息技术研究、x光/XUV波段、短波长激光研究、非线性光学技术与应用、红外激光器技术、新型激光介质光谱。实验室现有5个研究室、3个工作室。
上一页1 2 下一页 到第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