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9963]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理论及应用关键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建筑结构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华侨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福建厦门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对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柱和组合框架结构在标准火灾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建立了火灾下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合适模型,研究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常温极限承载力、温度场分布规律、破坏模式、耐火极限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高温失效判别准则、高温整体承载性能和抗火设计方法。
本技术对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标准火灾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结构的高温失效判别准则、高温整体承载性能和抗火设计方法,为这种新型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
技术指标:(1)在荷载作用相同和保持同等承载能力条件下,与普通混凝土楼盖梁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梁减少模板用量和外粉刷60%以上,减轻自重5%~10%。与钢梁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梁减少防火涂装50%以上,减少钢材用量20%~40%;(2)在荷载作用相同和保持同等承载能力条件下,与普通混凝土柱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减少模板用量约70%,减少外粉刷约65%,减轻自重3%~10%。与钢柱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减少防火涂装约40%,减少钢材用量30%~50%;(3)对于普通建筑结构梁和柱,在荷载作用相同和保持同等承载能力条件下,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柱构件的防火保护所需的造价比纯钢结构降低30%~50%。
先进性:(1)新型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材料,环保。节能、节约资源;(2)首次对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和薄壁组合框架结构在火灾作用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的系统研究;(3)部分研究成果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中得到采纳应用,对推动冷弯型钢结构的技术进步起积极作用。
本技术可应用于:(1)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多层、高层住宅建筑及商业建筑等。(2)凡使用钢筋混泥土构件或钢构件的结构均可采用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替代。
对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柱和组合框架结构在标准火灾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建立了火灾下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合适模型,研究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常温极限承载力、温度场分布规律、破坏模式、耐火极限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高温失效判别准则、高温整体承载性能和抗火设计方法。
本技术对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标准火灾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结构的高温失效判别准则、高温整体承载性能和抗火设计方法,为这种新型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
技术指标:(1)在荷载作用相同和保持同等承载能力条件下,与普通混凝土楼盖梁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梁减少模板用量和外粉刷60%以上,减轻自重5%~10%。与钢梁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梁减少防火涂装50%以上,减少钢材用量20%~40%;(2)在荷载作用相同和保持同等承载能力条件下,与普通混凝土柱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减少模板用量约70%,减少外粉刷约65%,减轻自重3%~10%。与钢柱相比,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减少防火涂装约40%,减少钢材用量30%~50%;(3)对于普通建筑结构梁和柱,在荷载作用相同和保持同等承载能力条件下,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柱构件的防火保护所需的造价比纯钢结构降低30%~50%。
先进性:(1)新型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材料,环保。节能、节约资源;(2)首次对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和薄壁组合框架结构在火灾作用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的系统研究;(3)部分研究成果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中得到采纳应用,对推动冷弯型钢结构的技术进步起积极作用。
本技术可应用于:(1)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多层、高层住宅建筑及商业建筑等。(2)凡使用钢筋混泥土构件或钢构件的结构均可采用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