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988453]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环境监测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立足遥感领域,针对国家和区域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构建的紧迫需求,作为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攻克了海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成功解决了海上溢油识别与监测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快速反应三大关键难题。开展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航海雷达海上溢油监测、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开发出多源航天遥感溢油监测系统,研制了机载激光激发荧光、多光谱扫描仪和便携式远程红外溢油探测传感器并建立了多传感器的航空遥感监测系统,研发了航海雷达溢油监测软硬件系统;构建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船基遥感立体监测系统。海上溢油遥感监测技术是溢油应急处理的关键一环,其监测能力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清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后续的损害评估。从海上溢油应急反应需求出发,多源航天遥感溢油监测系统建立了波谱范围在350-2500nm、厚度范围在10-2000um内的原油、燃油、润滑油等8种主要运输油品的光谱库;空间多尺度分辨率覆盖0.5m-1km,时间分辨率达到0.5-1d,应急反应时间达到2-6h。航空遥感溢油监测系统中的机载激光荧光传感器及溢油监测系统,能快速识别船舶运载的主要油种,准确率100%。机载多光谱成像仪可一次性地获取油污面积和相对厚度信息;便携式红外成像设备,监测距离达6海里。航海雷达溢油监测系统小目标探测距离可达7-8海里。2010年获得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该项目形成的核心技术成果在大连市政府、辽宁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大连海大航运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总额8.7亿元。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设备垄断,使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在大连“7.16”新港溢油事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辽宁省和大连市清污领导小组的清污、事故处理及污染评估等提供了科技支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该项目立足遥感领域,针对国家和区域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构建的紧迫需求,作为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攻克了海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成功解决了海上溢油识别与监测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快速反应三大关键难题。开展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航海雷达海上溢油监测、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开发出多源航天遥感溢油监测系统,研制了机载激光激发荧光、多光谱扫描仪和便携式远程红外溢油探测传感器并建立了多传感器的航空遥感监测系统,研发了航海雷达溢油监测软硬件系统;构建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船基遥感立体监测系统。海上溢油遥感监测技术是溢油应急处理的关键一环,其监测能力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清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后续的损害评估。从海上溢油应急反应需求出发,多源航天遥感溢油监测系统建立了波谱范围在350-2500nm、厚度范围在10-2000um内的原油、燃油、润滑油等8种主要运输油品的光谱库;空间多尺度分辨率覆盖0.5m-1km,时间分辨率达到0.5-1d,应急反应时间达到2-6h。航空遥感溢油监测系统中的机载激光荧光传感器及溢油监测系统,能快速识别船舶运载的主要油种,准确率100%。机载多光谱成像仪可一次性地获取油污面积和相对厚度信息;便携式红外成像设备,监测距离达6海里。航海雷达溢油监测系统小目标探测距离可达7-8海里。2010年获得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该项目形成的核心技术成果在大连市政府、辽宁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大连海大航运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总额8.7亿元。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设备垄断,使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在大连“7.16”新港溢油事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辽宁省和大连市清污领导小组的清污、事故处理及污染评估等提供了科技支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