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6754]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发明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200510056784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姚丰安
进入空间
所在地:山东临沂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510056784.0
姚 丰 安
[项目简介]
2002年因自已女儿患肺结核,根据白血病的治疗经验,经理论推导认为:可用“中药免疫治疗肺结核”,并首例获得成功,且屡试屡验,于2004年底报请专利。2005 年3月25日下达受理通知书。2009年6月28日获《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510056784.0。在总结过程中发现,“中药免疫治疗”可能用于治疗艾滋病。“中药免疫治疗” 就是用中药增强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即koch现象:“细胞免疫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来杀灭细胞内吞食的结核菌(Hiv),而Ⅳ型变态反应则通过杀死含菌(Hiv)的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其邻近组织来消除有利于细菌(病毒)生长的细胞内环境[1]。是治疗肺结核(艾滋病)的关键方法。
2009年6月28日获《发明专利证书》后。向当地专科医院请求帮助,其专家说:“你获得专证书也没有用,正规医院是不准隋便作试验的,你找到不到合作单位”。我问他:“koch”是什么意思。他说:“koch就是郭霍”。
从百度查到:“郭霍现象:即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表现出的不同现象。
1890年Koch观察到,将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日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溃疡,不愈合,最后豚鼠因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受少量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转的动物,给予同等计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2-3日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浅表溃烂,继而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这种集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较快的局部红肿和表浅溃烂是由结核菌素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表现[2]”。出现剧烈的局部反应,是Ⅳ型变态反应的表现,而病灶趋于局限,则为获得细胞免疫的证据[3]。《结核病现代诊断与治疗》讲的很明确:
“⑤对结核菌的作用方式不同。
细胞免疫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来杀灭细胞内吞食的结核菌,而Ⅳ型变态反应则通过杀死含菌的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其邻近组织来消除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细胞内环境。
⑥结核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可被不同的代谢抑制药物阻断”。
《中药免疫治疗》是增强免疫,所以不会“被不同的代谢抑制药物阻断结核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充分发挥了“细胞免疫和Ⅳ型变态反应作用”。所以肺结核病可以很快治愈。
西医把“Ⅳ型变态反应”看成是有害反应的依据是:“郭霍曾以此治疗皮肤结核病,取得成功。但是当扩展到治疗肺结核病时,得到的却是悲惨的回报[4]”
通过学习和进一步论证:“传染性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某胞内致病微生物(如病毒、胞内菌等)、真菌及某些原虫可在感染过程中引起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Ⅳ型超敏反应。病原体感染机体使T细胞致敏,在体内长期存留的病原体可持续与致敏T细胞接触,促使其释放淋巴因子,引起一系列反应以清除病体抗原,若该反应过强即可导致组织损伤。传染性超敏反应的发生往往代表机体已获得 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5]”。此段话说明对“病毒、胞内菌、真菌与某些原虫都有效。从而推导出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也应该有效,现已经通过一位80岁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获得成功。艾滋病因没有病例未能验证。艾滋病治疗的难点:“目前HAART疗法尚存在以下问题,①不能根除体内的HIV。HAART疗法可以清除99%或以上的HIV,使HIV-1病毒载量降到 可检测的水平以下,但不能清除病毒潜伏储藏库(包括静止的记忆性CD+4和淋巴细胞CNS,生殖系统等器官)中的HIV[6]” CD+4T细胞是HIV的宿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是HIV的主要贮存细胞。因此,任何一种药物,无论它在体外T细胞测定系统中具有怎样的抗HIV的活性,只要对单核巨噬细胞中的HIV无作用,那么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将受限制[7]。而Ⅳ型变态反应则通过杀死含菌(Hiv)的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其邻近组织来消除有利于细菌(Hiv)生长的细胞内环境,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所以说《中药免疫治疗》解决了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三大难题。从理论到实践证实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是正确的。
本项目纯属个人研究,地方专家不自觉的参与了此项研究,那就是“koch现象就是郭霍现象”。在此应当感谢这位专家的指导,进一步确定了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 赵龙凤 张缭云主编《结核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第四章 结核病免疫 第一节 结核病细胞免疫 三、结核病细胞免疫P82 [3] P81前三行字。
[2] 网上百度查寻《郭霍现象》
[4] 彭卫生 王英年 肖成志主编《新编结核病学》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3年12月 第二版 3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P100
[5] 张建中主编《免疫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003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P87
[6] 周先志 赵 敏主编《艾滋病诊疗新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年1 月第1版 印次:2005年1月第1次印刷 P192
[7] 郑虎占 董泽宏 佘 靖 主编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学苑出版社1997年10月北京第1 版 第1 次印刷 836 [3] 836
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510056784.0
姚 丰 安
[项目简介]
2002年因自已女儿患肺结核,根据白血病的治疗经验,经理论推导认为:可用“中药免疫治疗肺结核”,并首例获得成功,且屡试屡验,于2004年底报请专利。2005 年3月25日下达受理通知书。2009年6月28日获《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510056784.0。在总结过程中发现,“中药免疫治疗”可能用于治疗艾滋病。“中药免疫治疗” 就是用中药增强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即koch现象:“细胞免疫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来杀灭细胞内吞食的结核菌(Hiv),而Ⅳ型变态反应则通过杀死含菌(Hiv)的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其邻近组织来消除有利于细菌(病毒)生长的细胞内环境[1]。是治疗肺结核(艾滋病)的关键方法。
2009年6月28日获《发明专利证书》后。向当地专科医院请求帮助,其专家说:“你获得专证书也没有用,正规医院是不准隋便作试验的,你找到不到合作单位”。我问他:“koch”是什么意思。他说:“koch就是郭霍”。
从百度查到:“郭霍现象:即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表现出的不同现象。
1890年Koch观察到,将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日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溃疡,不愈合,最后豚鼠因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受少量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转的动物,给予同等计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2-3日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浅表溃烂,继而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这种集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较快的局部红肿和表浅溃烂是由结核菌素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表现[2]”。出现剧烈的局部反应,是Ⅳ型变态反应的表现,而病灶趋于局限,则为获得细胞免疫的证据[3]。《结核病现代诊断与治疗》讲的很明确:
“⑤对结核菌的作用方式不同。
细胞免疫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来杀灭细胞内吞食的结核菌,而Ⅳ型变态反应则通过杀死含菌的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其邻近组织来消除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细胞内环境。
⑥结核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可被不同的代谢抑制药物阻断”。
《中药免疫治疗》是增强免疫,所以不会“被不同的代谢抑制药物阻断结核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充分发挥了“细胞免疫和Ⅳ型变态反应作用”。所以肺结核病可以很快治愈。
西医把“Ⅳ型变态反应”看成是有害反应的依据是:“郭霍曾以此治疗皮肤结核病,取得成功。但是当扩展到治疗肺结核病时,得到的却是悲惨的回报[4]”
通过学习和进一步论证:“传染性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某胞内致病微生物(如病毒、胞内菌等)、真菌及某些原虫可在感染过程中引起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Ⅳ型超敏反应。病原体感染机体使T细胞致敏,在体内长期存留的病原体可持续与致敏T细胞接触,促使其释放淋巴因子,引起一系列反应以清除病体抗原,若该反应过强即可导致组织损伤。传染性超敏反应的发生往往代表机体已获得 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5]”。此段话说明对“病毒、胞内菌、真菌与某些原虫都有效。从而推导出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也应该有效,现已经通过一位80岁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获得成功。艾滋病因没有病例未能验证。艾滋病治疗的难点:“目前HAART疗法尚存在以下问题,①不能根除体内的HIV。HAART疗法可以清除99%或以上的HIV,使HIV-1病毒载量降到 可检测的水平以下,但不能清除病毒潜伏储藏库(包括静止的记忆性CD+4和淋巴细胞CNS,生殖系统等器官)中的HIV[6]” CD+4T细胞是HIV的宿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是HIV的主要贮存细胞。因此,任何一种药物,无论它在体外T细胞测定系统中具有怎样的抗HIV的活性,只要对单核巨噬细胞中的HIV无作用,那么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将受限制[7]。而Ⅳ型变态反应则通过杀死含菌(Hiv)的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其邻近组织来消除有利于细菌(Hiv)生长的细胞内环境,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所以说《中药免疫治疗》解决了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三大难题。从理论到实践证实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是正确的。
本项目纯属个人研究,地方专家不自觉的参与了此项研究,那就是“koch现象就是郭霍现象”。在此应当感谢这位专家的指导,进一步确定了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 赵龙凤 张缭云主编《结核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第四章 结核病免疫 第一节 结核病细胞免疫 三、结核病细胞免疫P82 [3] P81前三行字。
[2] 网上百度查寻《郭霍现象》
[4] 彭卫生 王英年 肖成志主编《新编结核病学》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3年12月 第二版 3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P100
[5] 张建中主编《免疫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003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P87
[6] 周先志 赵 敏主编《艾滋病诊疗新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年1 月第1版 印次:2005年1月第1次印刷 P192
[7] 郑虎占 董泽宏 佘 靖 主编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学苑出版社1997年10月北京第1 版 第1 次印刷 836 [3] 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