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943659]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开发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教育休闲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选择适宜的原油。由于原油的性质由石油成因及石油形成时间确定,不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而存在,因此,根据不同原油的性质和目的产品的要求,用优化的比例和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是最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该项目就是根据进口重油的化学组成特点和中国重交通道路沥青市场短缺的现状提出的科研课题,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进口重油用作燃料油时,由于含硫量高,灰分高,中国目前的燃烧设施不宜采用这样的燃料油。而这种重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蜡含量低、粘度高,是生产优质重交通道路沥青的好原料。进口重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首先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含水重油的脱水问题,进口重油比重大,粘度大,给脱水造成了极大困难。该研究开发的原油混炼工艺,解决了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进口重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用纯重油生产的沥青的切割温度低,产品闪点和薄膜烘箱后的针入度比、蒸发损失不合格。该研究开发的与其它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工艺,完善了产品的这一不足。该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选用了适合于生产沥青且容易得到的原油作为调和油。选用三种原油,根据混合体系的脱水工艺研究,生产沥青工艺研究及产品分析,优化组合出进口重油与孤岛油、辽河油、海洋油混炼的工艺技术路线和加工方案,成果属国内外首创,研制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口重油与孤岛油混炼、与辽河油混炼、与海洋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试验结果已经先后于1997、1998年在石油大学胜华炼油厂、中油燃料油公司秦皇岛沥青厂、中油江阴兴能沥青厂实现工业化试生产,工业生产重复了实验室结果,产品经试验路验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果于1999年3月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鉴定。目前三个厂已经投入正常生产,批量的工业产品己成功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工程的建设,表现出良好的路用性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①开创性的将含水原油直接进入电脱盐装置,实现了在高温下的脱水,解决了含水原油由于粘度高为脱水带来的困难。②根据原油体系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根据综合考虑原油脱水的阻力(油相粘度)和推动力(油水密度差),确定了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③根据进口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优选国内原油混炼,改善了所生产的沥青化学组成的配伍性,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为沥青的后加工如改性、氧化、调和提供了较大的操作弹性。该技术不仅仅适合于进口重油与其他原油的混炼过程,也适合于国产不同原油的混炼。
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选择适宜的原油。由于原油的性质由石油成因及石油形成时间确定,不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而存在,因此,根据不同原油的性质和目的产品的要求,用优化的比例和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是最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该项目就是根据进口重油的化学组成特点和中国重交通道路沥青市场短缺的现状提出的科研课题,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进口重油用作燃料油时,由于含硫量高,灰分高,中国目前的燃烧设施不宜采用这样的燃料油。而这种重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蜡含量低、粘度高,是生产优质重交通道路沥青的好原料。进口重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首先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含水重油的脱水问题,进口重油比重大,粘度大,给脱水造成了极大困难。该研究开发的原油混炼工艺,解决了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进口重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用纯重油生产的沥青的切割温度低,产品闪点和薄膜烘箱后的针入度比、蒸发损失不合格。该研究开发的与其它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工艺,完善了产品的这一不足。该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选用了适合于生产沥青且容易得到的原油作为调和油。选用三种原油,根据混合体系的脱水工艺研究,生产沥青工艺研究及产品分析,优化组合出进口重油与孤岛油、辽河油、海洋油混炼的工艺技术路线和加工方案,成果属国内外首创,研制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口重油与孤岛油混炼、与辽河油混炼、与海洋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试验结果已经先后于1997、1998年在石油大学胜华炼油厂、中油燃料油公司秦皇岛沥青厂、中油江阴兴能沥青厂实现工业化试生产,工业生产重复了实验室结果,产品经试验路验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果于1999年3月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鉴定。目前三个厂已经投入正常生产,批量的工业产品己成功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工程的建设,表现出良好的路用性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①开创性的将含水原油直接进入电脱盐装置,实现了在高温下的脱水,解决了含水原油由于粘度高为脱水带来的困难。②根据原油体系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根据综合考虑原油脱水的阻力(油相粘度)和推动力(油水密度差),确定了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③根据进口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优选国内原油混炼,改善了所生产的沥青化学组成的配伍性,改善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为沥青的后加工如改性、氧化、调和提供了较大的操作弹性。该技术不仅仅适合于进口重油与其他原油的混炼过程,也适合于国产不同原油的混炼。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