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7735]多臂织物外观三维模拟系统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多臂织物外观模拟系统是在梭织产品试织之前,根据织物参数,预先得到其外观和图案的仿真系统,应用于多臂织机生产的织物辅助设计。但市场成熟的系统一般采用二维显示技术,模拟失真严重,仅适用于色织物设计,生产普及率不到30%。该项目旨在研究纺织面料的计算机三维逼真模拟技术,研制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AD软件系统。项目依托中原工学院和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由李克兢教授、郑天勇教授负责全面工作。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织物组织结构设计,能够轻松的在计算机上编辑、输入、绘制、保存及调用。单纱、股线和花式线设计,实现纱线颜色、捻度和捻向的模拟。织物上机参数输入和织物几何结构的计算,实现了织物结构、外观形态和图案的三维逼真模拟仿真、打印与参数输出。与国内外同类系统相比,该项目有如下优点:纱线不再是单调的均匀圆柱状物体,纱线造型更加灵活、逼真。利用B样条曲面技术,纱线的截面根据参数自动设计,中心线自由设计。采用1D、2D和3D纹理映射技术能反映纱线表面的捻度与捻向。机织物几何结构计算更加准确,计算的精确度可以被测量证实,能反映纱线材料、织物组织和上机工艺对织物几何结构与外观的影响。对于简单的平纹织物,考虑纱线材料及加载张力,采用串联的滑块-弹簧模型分析纱线的运动趋势、变形情况,不断迭代计算,得到稳定的、符合纺织规律的织物几何平衡结构。利用Keyence 3D超景深测量显微镜,测量了织物结构,按照曲线相似原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率超90%。对于复杂的变化织物,利用浮长线原理,考虑了浮长线的凸凹、聚集、拉拢和重叠效应,自动判定织物组织的层数和各个组织点所在的层数和空间位置,适用原组织、变化织物(凸条织物、蜂巢织物、透孔织物、网目织物、小提花组织织物)、多层(重)织物的模拟,真实反映了织物结构的特点。利用MSVC结合OpenGL平台,显示织物三维结构与外观,可以多角度、不同放大倍数和光源环境下观察,还可以显示指定范围内的纱线的截面形态等。按照特定格式,输出织物的三维结构,便于其他软件系统二次开发使用。该项目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的国家面料馆(绍兴柯桥)、郑州四棉纺织有限公司得到了应用,取得了2172万元的经济效益。项目于2014年9月经河南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项目研制期间培养研究生9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篇,其中6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被SCI三区收录3篇。随着设计观念的更新,织物设计不再局限于织物表面效果。织物的手感风格、光泽、舒适性等物理性能将被更多地关注。对于织物结构的计算和结果输出,有助于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织物的强力、光泽、悬垂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织物三维模拟系统更加体现出其优越性,可以预见该项目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光明。
多臂织物外观模拟系统是在梭织产品试织之前,根据织物参数,预先得到其外观和图案的仿真系统,应用于多臂织机生产的织物辅助设计。但市场成熟的系统一般采用二维显示技术,模拟失真严重,仅适用于色织物设计,生产普及率不到30%。该项目旨在研究纺织面料的计算机三维逼真模拟技术,研制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AD软件系统。项目依托中原工学院和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由李克兢教授、郑天勇教授负责全面工作。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织物组织结构设计,能够轻松的在计算机上编辑、输入、绘制、保存及调用。单纱、股线和花式线设计,实现纱线颜色、捻度和捻向的模拟。织物上机参数输入和织物几何结构的计算,实现了织物结构、外观形态和图案的三维逼真模拟仿真、打印与参数输出。与国内外同类系统相比,该项目有如下优点:纱线不再是单调的均匀圆柱状物体,纱线造型更加灵活、逼真。利用B样条曲面技术,纱线的截面根据参数自动设计,中心线自由设计。采用1D、2D和3D纹理映射技术能反映纱线表面的捻度与捻向。机织物几何结构计算更加准确,计算的精确度可以被测量证实,能反映纱线材料、织物组织和上机工艺对织物几何结构与外观的影响。对于简单的平纹织物,考虑纱线材料及加载张力,采用串联的滑块-弹簧模型分析纱线的运动趋势、变形情况,不断迭代计算,得到稳定的、符合纺织规律的织物几何平衡结构。利用Keyence 3D超景深测量显微镜,测量了织物结构,按照曲线相似原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率超90%。对于复杂的变化织物,利用浮长线原理,考虑了浮长线的凸凹、聚集、拉拢和重叠效应,自动判定织物组织的层数和各个组织点所在的层数和空间位置,适用原组织、变化织物(凸条织物、蜂巢织物、透孔织物、网目织物、小提花组织织物)、多层(重)织物的模拟,真实反映了织物结构的特点。利用MSVC结合OpenGL平台,显示织物三维结构与外观,可以多角度、不同放大倍数和光源环境下观察,还可以显示指定范围内的纱线的截面形态等。按照特定格式,输出织物的三维结构,便于其他软件系统二次开发使用。该项目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的国家面料馆(绍兴柯桥)、郑州四棉纺织有限公司得到了应用,取得了2172万元的经济效益。项目于2014年9月经河南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项目研制期间培养研究生9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篇,其中6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被SCI三区收录3篇。随着设计观念的更新,织物设计不再局限于织物表面效果。织物的手感风格、光泽、舒适性等物理性能将被更多地关注。对于织物结构的计算和结果输出,有助于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织物的强力、光泽、悬垂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织物三维模拟系统更加体现出其优越性,可以预见该项目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