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7639]针刺治疗慢性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成果属于人体生理学和针灸学技术领域,通过研究慢性痛的机制,深入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该成果系统研究了在慢性痛发生与发展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HCN)及辣椒素受体(TRPV1)的作用,提出治疗慢性痛的药物新靶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电针治疗慢性痛具有频率和频度特异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慢性痛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包括:首次证明电针治疗慢性痛具有频率(每秒发生的脉冲数)和频度(两次治疗之间的间隔)特异性,提出神经病理痛首选低频电针,慢性炎性痛首选高频电针,并从脊髓背角突触传递可塑性改变的角度发掘其内在机制等。该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针灸治疗不同种类的神经病理痛和慢性炎性痛时,需要不同的电针频率,对针灸疗法临床治疗慢性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成果自1999年以来,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论文37篇,中文核心期刊26篇,他引1268次;其中SCI论文总影响因子126.7,他引871次。
该成果属于人体生理学和针灸学技术领域,通过研究慢性痛的机制,深入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该成果系统研究了在慢性痛发生与发展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HCN)及辣椒素受体(TRPV1)的作用,提出治疗慢性痛的药物新靶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电针治疗慢性痛具有频率和频度特异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慢性痛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包括:首次证明电针治疗慢性痛具有频率(每秒发生的脉冲数)和频度(两次治疗之间的间隔)特异性,提出神经病理痛首选低频电针,慢性炎性痛首选高频电针,并从脊髓背角突触传递可塑性改变的角度发掘其内在机制等。该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针灸治疗不同种类的神经病理痛和慢性炎性痛时,需要不同的电针频率,对针灸疗法临床治疗慢性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成果自1999年以来,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论文37篇,中文核心期刊26篇,他引1268次;其中SCI论文总影响因子126.7,他引8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