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241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质量控制数字化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机械工程领域(代码460)。
汽车零部件作为支撑和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在中国汽车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下,对构建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汽车生产大国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质量监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尚属薄弱,产品返修率高、故障诊断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未能突破与解决,严重影响了品牌竞争力。该项目聚焦我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面临的突出共性难题,以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产品品质高精度、智能化检测与控制及检测装备自主研发为主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构建了基于汽车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区块链体系;开发了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平台;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检测系统与装备,完善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丰硕,为我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整体性能提升、大规模高品质生产及实现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主要创新点:
1.构建了基于汽车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区块链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汽车零部件的全装配产业链的信息进行实时追溯和智能分析,实现汽车零部件生产质量的数字化管理。
2.基于低功耗、高精度测试的生产装备硬件优化方法,研制了数字化柔性主减速器装配生产线工艺控制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装配线,实现了装配工艺关键参数的在线精确控制,提升了产品质量,实现了大规模高品质生产。
3.构建了汽车零部件在线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模型,提出了强噪声背景下振动信号的降噪、特征提取及智能诊断分析的新型混合算法,研发了汽车零部件故障智能诊断在线、台架及整车测试系统与装备等自主核心技术,解决了强噪声干扰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在线监测与多故障诊断技术难题。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4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7篇。
技术指标:
后桥强噪声振动信号信噪比达到90%,特征向量的故障识别率达到95%,实现了单故障模式和多故障模式的诊断,故障诊断率达到99%;关键部件返修率由20‰降至1‰。
经济效益及应用推广:
2015年起,成果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68017万元、新增利润8213万元、新增税收2472万元。该技术进一步应用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属机械工程领域(代码460)。
汽车零部件作为支撑和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在中国汽车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下,对构建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汽车生产大国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质量监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尚属薄弱,产品返修率高、故障诊断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未能突破与解决,严重影响了品牌竞争力。该项目聚焦我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面临的突出共性难题,以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产品品质高精度、智能化检测与控制及检测装备自主研发为主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构建了基于汽车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区块链体系;开发了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平台;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检测系统与装备,完善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丰硕,为我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整体性能提升、大规模高品质生产及实现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主要创新点:
1.构建了基于汽车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区块链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汽车零部件的全装配产业链的信息进行实时追溯和智能分析,实现汽车零部件生产质量的数字化管理。
2.基于低功耗、高精度测试的生产装备硬件优化方法,研制了数字化柔性主减速器装配生产线工艺控制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装配线,实现了装配工艺关键参数的在线精确控制,提升了产品质量,实现了大规模高品质生产。
3.构建了汽车零部件在线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模型,提出了强噪声背景下振动信号的降噪、特征提取及智能诊断分析的新型混合算法,研发了汽车零部件故障智能诊断在线、台架及整车测试系统与装备等自主核心技术,解决了强噪声干扰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在线监测与多故障诊断技术难题。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4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7篇。
技术指标:
后桥强噪声振动信号信噪比达到90%,特征向量的故障识别率达到95%,实现了单故障模式和多故障模式的诊断,故障诊断率达到99%;关键部件返修率由20‰降至1‰。
经济效益及应用推广:
2015年起,成果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68017万元、新增利润8213万元、新增税收2472万元。该技术进一步应用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