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7031]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能量转换与储存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该项目针对传统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空间、时间和控制目标等三个维度的分解协调,提出新一代电网EMS新概念和体系,实现电网在线全局、实时闭环、综合预警和控制决策,保障大电网运行的安全、经济和优质运行,有效避免大停电事故的发生。该项目重点针对新一代EMS系统的设计、建模、分析决策、控制、平台、仿真培训等七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以下七项首创性成果:(1)提出了在空间、时间和控制目标等三个维度分解协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EMS)新概念和体系;提出了自动、跟踪、递归和智能预警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电网在线全局、实时闭环、综合预警和控制决策。(2)提出并实现了全局电网模型实时重建技术,实现了多控制中心之间在线外网等值模型的自动生成、电网模型拆分合并和潮流匹配等技术。(3)提出并实现了电网在线综合安全预警技术,包括静态、动态、电压稳定以及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合等多侧面的安全评估、综合预警和决策支持。(4)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软分区的三级电压优化闭环控制技术,自动适应电网变化,实现了多目标协调的AVC闭环控制。(5)提出并实现了协调有功优化闭环控制技术,实现了有功控制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协调以及和网络安全约束之间的协调。(6)开发了基于多智能代理(MAS)和集群机的新一代EMS分布式支撑平台,实现了可视化。(7)提出并实现了“集中建模、统一仿真、分布式培训”的网省两级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方法,以及“分布式建模、分布式仿真、分布式培训”的省地两级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方法。该项目基于上述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系统,在中国近20家网省级电网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有应用效益证明)。该项目研究、开发和应用历时十余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1项;发表了相关论文11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EI收录论文70篇;已毕业博士论文10篇,硕士论文16篇。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成果整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她的完成标志着新一代电网EMS已经基本形成,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大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意义重大,可以在各级电网调度中心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目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该项目针对传统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空间、时间和控制目标等三个维度的分解协调,提出新一代电网EMS新概念和体系,实现电网在线全局、实时闭环、综合预警和控制决策,保障大电网运行的安全、经济和优质运行,有效避免大停电事故的发生。该项目重点针对新一代EMS系统的设计、建模、分析决策、控制、平台、仿真培训等七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以下七项首创性成果:(1)提出了在空间、时间和控制目标等三个维度分解协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EMS)新概念和体系;提出了自动、跟踪、递归和智能预警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电网在线全局、实时闭环、综合预警和控制决策。(2)提出并实现了全局电网模型实时重建技术,实现了多控制中心之间在线外网等值模型的自动生成、电网模型拆分合并和潮流匹配等技术。(3)提出并实现了电网在线综合安全预警技术,包括静态、动态、电压稳定以及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合等多侧面的安全评估、综合预警和决策支持。(4)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软分区的三级电压优化闭环控制技术,自动适应电网变化,实现了多目标协调的AVC闭环控制。(5)提出并实现了协调有功优化闭环控制技术,实现了有功控制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协调以及和网络安全约束之间的协调。(6)开发了基于多智能代理(MAS)和集群机的新一代EMS分布式支撑平台,实现了可视化。(7)提出并实现了“集中建模、统一仿真、分布式培训”的网省两级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方法,以及“分布式建模、分布式仿真、分布式培训”的省地两级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方法。该项目基于上述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系统,在中国近20家网省级电网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有应用效益证明)。该项目研究、开发和应用历时十余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1项;发表了相关论文11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EI收录论文70篇;已毕业博士论文10篇,硕士论文16篇。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成果整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她的完成标志着新一代电网EMS已经基本形成,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大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意义重大,可以在各级电网调度中心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