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6202]玉米油安全营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食用油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属于食用油脂加工技术学科领域,主要来源于国家火炬计划(编号:2015GH051320)。食用油脂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植物性食用油的玉米油,由于具有清淡芳香和对心血管特有的保健功效,近年来消费量增长迅速,成为最为活跃的健康食用油。生产玉米油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胚芽,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反式脂肪酸是玉米油生产中三大有害安全因素,其来源和组分与油脂分子的亲和力强且痕量存在,深度脱除容易造成油脂中营养成分大量损失和油脂损耗,对玉米油安全品质的提升和营养成分保留构成严重制约。该项目研发的玉米油安全营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玉米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玉米油安全品质,大大减少了营养成分流失,使原有营养得以最大化保留,有效降低了助剂使用量和生产能耗,实现了高品质玉米油生产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项目产品指标达到或优于欧盟标准,项目整体技术居行业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技术内容:1、研发了玉米油生产中AFB1的碱性水解、中和成盐、水洗离析三级脱除技术。基于黄曲霉毒素B1(AFB1)内酯结构及其与甘三酯结构的差别,通过三级脱除技术,实现了玉米油中AFB1的脱除率达到99%以上,产品检测结果满足并优于国家标准(≤20μg/kg)且符合欧盟标准(<2μg/kg),同时也解决了脱除过程中甘三酯分子被碱液皂化造成油脂损耗的技术难题。2、自主研发了玉米毛油碱炼-吸附-脱臭三级集成深度脱除技术。解决了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超标的技术难题,F-2毒素整体脱除率达到了95%以上,实现了玉米油中F-2毒素含量≤200μg/kg且优于欧盟限量标准≤400μg/kg的工业化生产,玉米油品质更好、更安全。3、自主研发了玉米油12道关键生产工艺。通过工艺创新集成高效保留了玉米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杜绝了有害物质的形成,同时精炼得率提高了1.05%,解决了玉米油因过度精炼导致营养成分严重损失及资源浪费的技术难题;该项目实现了油脂加工业规模化生产应用,节省了水、电、汽及加工助剂的用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实现了玉米油生产的减损增效。支撑材料:参与制订了2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中国粮油学会科技成果鉴定3项,滨州市科技成果鉴定2项;该项目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
项目属于食用油脂加工技术学科领域,主要来源于国家火炬计划(编号:2015GH051320)。食用油脂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植物性食用油的玉米油,由于具有清淡芳香和对心血管特有的保健功效,近年来消费量增长迅速,成为最为活跃的健康食用油。生产玉米油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胚芽,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反式脂肪酸是玉米油生产中三大有害安全因素,其来源和组分与油脂分子的亲和力强且痕量存在,深度脱除容易造成油脂中营养成分大量损失和油脂损耗,对玉米油安全品质的提升和营养成分保留构成严重制约。该项目研发的玉米油安全营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玉米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玉米油安全品质,大大减少了营养成分流失,使原有营养得以最大化保留,有效降低了助剂使用量和生产能耗,实现了高品质玉米油生产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项目产品指标达到或优于欧盟标准,项目整体技术居行业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技术内容:1、研发了玉米油生产中AFB1的碱性水解、中和成盐、水洗离析三级脱除技术。基于黄曲霉毒素B1(AFB1)内酯结构及其与甘三酯结构的差别,通过三级脱除技术,实现了玉米油中AFB1的脱除率达到99%以上,产品检测结果满足并优于国家标准(≤20μg/kg)且符合欧盟标准(<2μg/kg),同时也解决了脱除过程中甘三酯分子被碱液皂化造成油脂损耗的技术难题。2、自主研发了玉米毛油碱炼-吸附-脱臭三级集成深度脱除技术。解决了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超标的技术难题,F-2毒素整体脱除率达到了95%以上,实现了玉米油中F-2毒素含量≤200μg/kg且优于欧盟限量标准≤400μg/kg的工业化生产,玉米油品质更好、更安全。3、自主研发了玉米油12道关键生产工艺。通过工艺创新集成高效保留了玉米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杜绝了有害物质的形成,同时精炼得率提高了1.05%,解决了玉米油因过度精炼导致营养成分严重损失及资源浪费的技术难题;该项目实现了油脂加工业规模化生产应用,节省了水、电、汽及加工助剂的用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实现了玉米油生产的减损增效。支撑材料:参与制订了2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中国粮油学会科技成果鉴定3项,滨州市科技成果鉴定2项;该项目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