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98570]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及异地利用保存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新疆野苹果是现在栽培苹果的祖先种之一,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出现大量的抗旱、抗寒、耐瘠薄的优异株系,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苹果新品种选育的宝贵资源。近年,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小吉丁虫危害等原因,新疆野苹果的面积在日益减少。因此,如何保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项目是一个涉及农学、林学、园艺等多个学科的项目,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内容如下:1.新疆野苹果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的研究:通过对新疆野苹果花、叶片和果实等13个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发现:新疆野苹果13个性状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在单果重和果实Ca含量方面变异突出;果实横径对单果重直接促进作用最大,TSS含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叶片长度可作辅助选择性状;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2.利用数量性状数据构建新疆野苹果初级核心种质方法的研究:通过比较2种聚类距离、4种系统聚类方法、3种取样策略和7种取样比例,从表型水平探讨新疆野苹果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发现:以20%的取样比例,采用欧氏距离,利用最短距离法进行逐步聚类,结合优先取样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D1C4S3-20)的MD%为0,VD%为100%,CR%为100%,VR%为139.62%;经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确认,很好地保存了原群体性状间的遗传变异和关联,此方法是构建新疆野苹果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3.利用数量性状和分子标记数据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方法的研究:通过比较2种常用的表型遗传距离、3种常用的分子遗传距离和3种该研究提出的遗传距离。发现:利用混合遗传距离(Dmix)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PM7)的CR%和MPIC%达到初级核心种质的98.4%和103.052%;经主成分分析确认,第一、二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达到69%;利用15个农艺性状检测,平均保留比例为93.02%,表明所构建的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4.新疆野苹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以新疆野苹果中红肉苹果为父本,红富士为母本,采用远缘杂交方法,构建了110株F1代分离群体;采用JoinMap v3.0软件构建了一张包含175个SSR标记和105个SRAP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覆盖总基因组长度1299.67cm,平均图距为4.6cm;基于此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新疆野苹果叶片、枝条和果实等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别获得20个、17个、32个控制相关性状的QTL位点。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表了13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国家专利2项,并均已授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省内外多家单位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新疆野苹果是现在栽培苹果的祖先种之一,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出现大量的抗旱、抗寒、耐瘠薄的优异株系,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苹果新品种选育的宝贵资源。近年,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小吉丁虫危害等原因,新疆野苹果的面积在日益减少。因此,如何保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项目是一个涉及农学、林学、园艺等多个学科的项目,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内容如下:1.新疆野苹果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的研究:通过对新疆野苹果花、叶片和果实等13个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发现:新疆野苹果13个性状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在单果重和果实Ca含量方面变异突出;果实横径对单果重直接促进作用最大,TSS含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叶片长度可作辅助选择性状;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2.利用数量性状数据构建新疆野苹果初级核心种质方法的研究:通过比较2种聚类距离、4种系统聚类方法、3种取样策略和7种取样比例,从表型水平探讨新疆野苹果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发现:以20%的取样比例,采用欧氏距离,利用最短距离法进行逐步聚类,结合优先取样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D1C4S3-20)的MD%为0,VD%为100%,CR%为100%,VR%为139.62%;经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确认,很好地保存了原群体性状间的遗传变异和关联,此方法是构建新疆野苹果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3.利用数量性状和分子标记数据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方法的研究:通过比较2种常用的表型遗传距离、3种常用的分子遗传距离和3种该研究提出的遗传距离。发现:利用混合遗传距离(Dmix)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PM7)的CR%和MPIC%达到初级核心种质的98.4%和103.052%;经主成分分析确认,第一、二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达到69%;利用15个农艺性状检测,平均保留比例为93.02%,表明所构建的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4.新疆野苹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以新疆野苹果中红肉苹果为父本,红富士为母本,采用远缘杂交方法,构建了110株F1代分离群体;采用JoinMap v3.0软件构建了一张包含175个SSR标记和105个SRAP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覆盖总基因组长度1299.67cm,平均图距为4.6cm;基于此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新疆野苹果叶片、枝条和果实等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别获得20个、17个、32个控制相关性状的QTL位点。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表了13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国家专利2项,并均已授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省内外多家单位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