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79196]草地虚实耕作技术及配套机械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机用具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草地虚实耕作技术及配套机械研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06BAD28B0802。课题针对我国天然草场严重退化现状及牧草机械化生产的需要,研究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草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机械化技术支撑。我国是世界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草原退化严重,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0.2﹪。退化草原土壤板结严重,坚实度较高,羊草等多年生根茎型禾本科牧草地下横走根系盘根错节,使土壤透气性减弱,含水率和孔隙度下降,土壤容重增大,不利于牧草的自我繁育与生产。现有草原改良机械高坚实度条件下疏松作业效果不佳,不易打破土壤板结层,且作业后表层土壤扰动较大,不能够满足牧草生产和草原改良的需要。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在分析研究现有草原改良机械和松土机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场振动式间隔松土机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样机试制和试验。该机采用振动式间隔松土工作原理,实现了高坚实度条件下草原土壤的虚实耕作和原地放垡。其主要技术特征:(1)由圆盘式前导切割系统切断草场地表的牧草的根系,形成的条状土垡;(2)土垡经过由动力系统驱动的倒梯形振动松土铲,在松土铲作用下,完成土壤强制疏松,而后铺放于原来位置;(3)为防止土垡过于疏松和跑墒,在土垡铺放后由地表碎土和镇压装置进行镇压。采用振动式间隔松土机作业,能够很好的满足草原改良耕作农艺要求,效果显著。主要技术指标:配套动力:TN654拖拉机,功率47.8kw(小于指标要求);生产率:0.85 hm2/h;作业幅宽:2.4m,大于指标要求;作业质量:松土深度201mm,松土比例:43.4%,均大于指标要求。作业后,植被破坏率仅为1.6﹪,土壤容重下降30﹪,土壤坚实度下降48.7﹪。人工草场亩产鲜草469kg,增产65.7﹪,天然草场,亩产鲜草225.3kg,增产74.0﹪ 。作业效果显著。
《草地虚实耕作技术及配套机械研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06BAD28B0802。课题针对我国天然草场严重退化现状及牧草机械化生产的需要,研究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草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机械化技术支撑。我国是世界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草原退化严重,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0.2﹪。退化草原土壤板结严重,坚实度较高,羊草等多年生根茎型禾本科牧草地下横走根系盘根错节,使土壤透气性减弱,含水率和孔隙度下降,土壤容重增大,不利于牧草的自我繁育与生产。现有草原改良机械高坚实度条件下疏松作业效果不佳,不易打破土壤板结层,且作业后表层土壤扰动较大,不能够满足牧草生产和草原改良的需要。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在分析研究现有草原改良机械和松土机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场振动式间隔松土机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样机试制和试验。该机采用振动式间隔松土工作原理,实现了高坚实度条件下草原土壤的虚实耕作和原地放垡。其主要技术特征:(1)由圆盘式前导切割系统切断草场地表的牧草的根系,形成的条状土垡;(2)土垡经过由动力系统驱动的倒梯形振动松土铲,在松土铲作用下,完成土壤强制疏松,而后铺放于原来位置;(3)为防止土垡过于疏松和跑墒,在土垡铺放后由地表碎土和镇压装置进行镇压。采用振动式间隔松土机作业,能够很好的满足草原改良耕作农艺要求,效果显著。主要技术指标:配套动力:TN654拖拉机,功率47.8kw(小于指标要求);生产率:0.85 hm2/h;作业幅宽:2.4m,大于指标要求;作业质量:松土深度201mm,松土比例:43.4%,均大于指标要求。作业后,植被破坏率仅为1.6﹪,土壤容重下降30﹪,土壤坚实度下降48.7﹪。人工草场亩产鲜草469kg,增产65.7﹪,天然草场,亩产鲜草225.3kg,增产74.0﹪ 。作业效果显著。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