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8812]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交通影响分析(TrafficIMPactAnalysis简称TIA)是指通过定量研究城市开发项目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开发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确保一定服务水平下的补偿政策,减小开发项目对交通负荷的影响。“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是为实现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自动化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评价软件系统。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城市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城市新建开发项目会诱发新增交通需求,这种诱增交通需求可能导致开发项目周围地区交通设施乃至整个路网服务水平下降。又由于公用基础设施(市政)投资不足,致使建设滞后;而另一方面,开发商又希望开发区域周围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国城市开发中建立交通影响分析体系作为开发项目审批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征收交通影响费的政策,可以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促进交通环境的改善。为此,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8年立项进行初步研究,批准项目编号:9982002,资助8万元,2000年12月,由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完成核心模型开发,同时分别由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投资100万元,北京工大福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合作开发“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于2002年9月完成测试版本。并与2003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年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编号:022100181B)“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由交通调查系统、交通规划系统和交通影响评价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构建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上,在调查新建项目用地性质及周边路网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利用交通规划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段,分析和评价该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通过该项目的广泛推广应用,在中国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建立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制度,此制度和政策的导入,不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城市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能够促进城市开发建设的合理化,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等。交通影响分析所得结果和数据可作为确定交通影响费的依据,通过向开发商收取交通影响费,实现累进付费,所收取的影响费专门用于道路设施建设费用,达到专款专用,可以逐步改善中国城市交通环境。九十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问题的关系,先后提出了《C1earAirAct》和《Intermeddle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Act》等一系列法案,这促进了政府、交通工程师和开发商间的合作。许多州都依据本州情况建立了各自的交通影响分析方法与标准,对新建开发项目实施交通影响分析,同时制定了征收交通影响费政策。2000年,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实施“畅通工程”,各地方对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都非常重视,并在积极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TIA政策和法规。部分城市的城建部门和规划部门已经出台了试行的TIA编制办法及其相关规定。在这些规定中要求土地开发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必须与其它报批材料一并报市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规定了需要进行TIA的具体条件(即阈值)。2000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和公安交通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规划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北京市规划发展委员会发布市规发[2001]1001号文件“关于对部分新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通知”及附件“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文件要求交通影响评价应包括如下内容:1、确定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范围;2、建设项目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分析项目本身及周边土地使用现状与现状交通系统,以及研究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3、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定量分析各种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与交通量生成或吸引的关系,预测目标年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量,以及这些交通量与城市路网负荷的叠加效应;4、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各种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分析,评价交通需求与路网容纳能力是否匹配,评价建设项目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5、交通设施改进和相关措施: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减少建和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6、结论和建议:提出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的建议,以及可接受的交通设施改进措施建议。2004年仅北京市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约400项,评价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五千万平米左右。该项目正由北京工大福田交通咨询有限公司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
交通影响分析(TrafficIMPactAnalysis简称TIA)是指通过定量研究城市开发项目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开发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确保一定服务水平下的补偿政策,减小开发项目对交通负荷的影响。“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是为实现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自动化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评价软件系统。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城市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城市新建开发项目会诱发新增交通需求,这种诱增交通需求可能导致开发项目周围地区交通设施乃至整个路网服务水平下降。又由于公用基础设施(市政)投资不足,致使建设滞后;而另一方面,开发商又希望开发区域周围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国城市开发中建立交通影响分析体系作为开发项目审批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征收交通影响费的政策,可以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促进交通环境的改善。为此,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8年立项进行初步研究,批准项目编号:9982002,资助8万元,2000年12月,由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完成核心模型开发,同时分别由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投资100万元,北京工大福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合作开发“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于2002年9月完成测试版本。并与2003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年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编号:022100181B)“中国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系统”由交通调查系统、交通规划系统和交通影响评价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构建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上,在调查新建项目用地性质及周边路网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利用交通规划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段,分析和评价该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通过该项目的广泛推广应用,在中国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建立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制度,此制度和政策的导入,不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城市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能够促进城市开发建设的合理化,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等。交通影响分析所得结果和数据可作为确定交通影响费的依据,通过向开发商收取交通影响费,实现累进付费,所收取的影响费专门用于道路设施建设费用,达到专款专用,可以逐步改善中国城市交通环境。九十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问题的关系,先后提出了《C1earAirAct》和《Intermeddle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Act》等一系列法案,这促进了政府、交通工程师和开发商间的合作。许多州都依据本州情况建立了各自的交通影响分析方法与标准,对新建开发项目实施交通影响分析,同时制定了征收交通影响费政策。2000年,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实施“畅通工程”,各地方对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都非常重视,并在积极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TIA政策和法规。部分城市的城建部门和规划部门已经出台了试行的TIA编制办法及其相关规定。在这些规定中要求土地开发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必须与其它报批材料一并报市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规定了需要进行TIA的具体条件(即阈值)。2000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和公安交通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规划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北京市规划发展委员会发布市规发[2001]1001号文件“关于对部分新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通知”及附件“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文件要求交通影响评价应包括如下内容:1、确定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范围;2、建设项目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分析项目本身及周边土地使用现状与现状交通系统,以及研究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3、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定量分析各种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与交通量生成或吸引的关系,预测目标年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量,以及这些交通量与城市路网负荷的叠加效应;4、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各种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分析,评价交通需求与路网容纳能力是否匹配,评价建设项目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5、交通设施改进和相关措施: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减少建和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6、结论和建议:提出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的建议,以及可接受的交通设施改进措施建议。2004年仅北京市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约400项,评价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五千万平米左右。该项目正由北京工大福田交通咨询有限公司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