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13298]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赋存、选矿富集及分离提取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非金属开采冶炼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属沉积型稀土及低品位磷矿分离富集应用基础研究课题。采用化学分析及ICP等离子光谱分析等方法,详细查明含稀土磷块岩中化学组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物质组成,明确提出为一轻、重稀土富集且含量较大的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指明重稀土元素Y和轻稀土元素La、ce等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首次查明磷矿中稀土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及组成特征;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配合X射线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证明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主要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含极少量的独居石等其它相。97%以上的稀土元素呈类质同象状态部分置换胶磷矿中磷灰石晶格的Ca<'2+>存在,只有<3%的稀土元素被粘土吸附。使过去长期对该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只停留在推测阶段,得到定量的证实;开展了含稀土磷块岩的选矿试验,确定了“一次粗选、二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开展了稀土分离富集实验研究,针对贵州磷化工产品“重钙”生产工艺流程,测试各工艺环节稀土走向,选定稀土大量走向的最终产品-磷石膏为稀土浸取分离实验对象,采用碱-酸性浸取液加上阳离子交换方法提取稀土元素,得出稀土元素回收率可达到85%以上,获得较为满意的稀土回收率,得出氧化稀土回收方案。通过浸取试验证明,胶磷矿中氟离子可以通过一定条件迁移到土壤中,是当地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中-低品位磷块岩选矿生产,精矿P<,2>O<,5>可由原矿的18.77%提高到35.00%,回收率达到了81.82%;同时精矿中REO可由原矿的0.106%提高到0.200%,REO回收率达到了82.34%,获得了较佳的浮选效果。
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属沉积型稀土及低品位磷矿分离富集应用基础研究课题。采用化学分析及ICP等离子光谱分析等方法,详细查明含稀土磷块岩中化学组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物质组成,明确提出为一轻、重稀土富集且含量较大的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指明重稀土元素Y和轻稀土元素La、ce等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首次查明磷矿中稀土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及组成特征;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配合X射线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证明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主要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含极少量的独居石等其它相。97%以上的稀土元素呈类质同象状态部分置换胶磷矿中磷灰石晶格的Ca<'2+>存在,只有<3%的稀土元素被粘土吸附。使过去长期对该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只停留在推测阶段,得到定量的证实;开展了含稀土磷块岩的选矿试验,确定了“一次粗选、二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开展了稀土分离富集实验研究,针对贵州磷化工产品“重钙”生产工艺流程,测试各工艺环节稀土走向,选定稀土大量走向的最终产品-磷石膏为稀土浸取分离实验对象,采用碱-酸性浸取液加上阳离子交换方法提取稀土元素,得出稀土元素回收率可达到85%以上,获得较为满意的稀土回收率,得出氧化稀土回收方案。通过浸取试验证明,胶磷矿中氟离子可以通过一定条件迁移到土壤中,是当地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中-低品位磷块岩选矿生产,精矿P<,2>O<,5>可由原矿的18.77%提高到35.00%,回收率达到了81.82%;同时精矿中REO可由原矿的0.106%提高到0.200%,REO回收率达到了82.34%,获得了较佳的浮选效果。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