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3086]10000吨/年秸秆乙醇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教育休闲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能源安全风险和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为积极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综合效率高的可再生能源。全国每年可收集秸秆量约7亿吨,若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不仅能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还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天冠集团高瞻远瞩,1997年就开始进行秸秆乙醇的研究。天冠集团创建于1939年,是国内乙醇行业存续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红色企业”,74年来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2012年生产燃料乙醇63.9万吨,生物天然气1.6亿立方,总产值65.3亿元;是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单位,目前拥有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2007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冠集团时,在重点了解了天冠集团开发秸秆乙醇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你们的事迹,不仅要写入党史,也要记载到我国的科技发展史上。”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先后五次视察天冠集团,对天冠在秸秆乙醇产业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13年3月9日上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在听取张晓阳董事长发言后指出:天冠集团秸秆乙醇已经产业化了,我都去看过,一定要确保质量,大力发展!项目简介:天冠集团自1997年开始研发纤维乙醇,2005年建成600吨/年中试装置,初步确定产业化工艺路线;2007年建成3000吨成套工艺装备,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生产工艺体系,形成乙醇-沼气联产模式,期间承担了三项国家级课题。自2008年12月起,天冠集团联合郑州大学生化工程中心等单位开展“10000吨/年秸秆乙醇”项目的研究,2009年在南阳市镇平县工业集聚区建成10000吨/年秸秆乙醇示范线,总投资1.6亿元。项目采用醇、气、电、肥联产的技术路线,创造了同时输出气、液、固三种形态生物能源的生产模式;首次开发出整套秸秆乙醇产业化装备;生产出催化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专用酶制剂,首创符合中国国情的原料保障体系。通过一年多安全、稳定地运行,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专家组进行数据采集和现场考察后,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曹湘洪、欧阳平凯院士等专家认为:本项目实现了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分类利用,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进一步产业化与放大的条件。技术指标:7吨绝干秸秆生产1吨乙醇和600立方沼气,单位产品耗水26.5吨,电1260千瓦时,汽7.1吨。知识产权:获得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制定2项地方标准。推广应用及效益:项目2010年至2012年,新增销售额20324万元,净利润544万元。天冠集团规划产能在2015年达到30万吨,2020年达到200万吨。项目规划完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利用秸秆1400万吨,农民增收42亿元,节约粮食700万吨。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能源安全风险和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为积极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综合效率高的可再生能源。全国每年可收集秸秆量约7亿吨,若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不仅能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还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天冠集团高瞻远瞩,1997年就开始进行秸秆乙醇的研究。天冠集团创建于1939年,是国内乙醇行业存续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红色企业”,74年来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2012年生产燃料乙醇63.9万吨,生物天然气1.6亿立方,总产值65.3亿元;是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单位,目前拥有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2007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冠集团时,在重点了解了天冠集团开发秸秆乙醇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你们的事迹,不仅要写入党史,也要记载到我国的科技发展史上。”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先后五次视察天冠集团,对天冠在秸秆乙醇产业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13年3月9日上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在听取张晓阳董事长发言后指出:天冠集团秸秆乙醇已经产业化了,我都去看过,一定要确保质量,大力发展!项目简介:天冠集团自1997年开始研发纤维乙醇,2005年建成600吨/年中试装置,初步确定产业化工艺路线;2007年建成3000吨成套工艺装备,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生产工艺体系,形成乙醇-沼气联产模式,期间承担了三项国家级课题。自2008年12月起,天冠集团联合郑州大学生化工程中心等单位开展“10000吨/年秸秆乙醇”项目的研究,2009年在南阳市镇平县工业集聚区建成10000吨/年秸秆乙醇示范线,总投资1.6亿元。项目采用醇、气、电、肥联产的技术路线,创造了同时输出气、液、固三种形态生物能源的生产模式;首次开发出整套秸秆乙醇产业化装备;生产出催化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专用酶制剂,首创符合中国国情的原料保障体系。通过一年多安全、稳定地运行,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专家组进行数据采集和现场考察后,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曹湘洪、欧阳平凯院士等专家认为:本项目实现了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分类利用,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进一步产业化与放大的条件。技术指标:7吨绝干秸秆生产1吨乙醇和600立方沼气,单位产品耗水26.5吨,电1260千瓦时,汽7.1吨。知识产权:获得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制定2项地方标准。推广应用及效益:项目2010年至2012年,新增销售额20324万元,净利润544万元。天冠集团规划产能在2015年达到30万吨,2020年达到200万吨。项目规划完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利用秸秆1400万吨,农民增收42亿元,节约粮食7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