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08892]高蛋白饲料稻品种(组合)的筛选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根据畜牧业对饲料稻的饲养价值和饲养效益的客观要求,从湖南、福建、浙江、四川和江西等五大水稻主产省的15个水稻育种科研单位征集了83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在长沙、湘乡、醴陵和临醴4个不同生态点逐年品比试验,结合室内统一分析,在国内率先筛选(选育)出了10个近期主推的饲料稻良种,其中饲料早稻有威优56、湘早籼24号、95早鉴25、中早18、WH07和丰优早8号等6个;饲料晚稻有汕优198、汕优207、浙1500和特优D2等4个。并且,汕优198、威优56和湘早籼24号等3个品种(组合)通过了审定。从而为进一步扩大饲料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品种基础。这些饲料稻产量高,早稻≥500kg/亩,晚稻≥600kg/亩,糙米蛋白质含量≥10%,出糙率≥80%。并且大多数品种(组合)每穗意粒数在110~150粒之间,千粒重在28克以上,株高适中,饲料早稻株高在85~95cm范围内,饲料晚稻株高在100~110cm之间。上述这些筛选出来的高蛋白饲料稻品种(组合),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较一般大面积推广品种(组合)亩增产50kg,糙米蛋白质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此外,由于这些高蛋白饲料稻品种(组合)的增产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潜力大,通过采用“三壮三高”栽培,其产量可增加16%,蛋白质含量可提高2.19个百分点。1997~2000年4年累计推广421.6万亩,增产效益达114亿元;加工销售高蛋白“糙米型”浓缩料6.96万吨,企业获利1635.6万元;出栏牲猪110.11万头,新增饲养效益35896万元。通过4年高蛋白饲料稻产业化开发,共获得经济效益1.66亿元。根据该省2010年需求,生产高蛋白质糙米80亿公斤以上,每年需推广应用高蛋白饲料稻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此外,还可进一步扩大到江西、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等水稻大省应用。高蛋白饲料稻产业化开发工程,对于解决中国南方稻区饲料粮严重短缺的问题,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畜牧业对饲料稻的饲养价值和饲养效益的客观要求,从湖南、福建、浙江、四川和江西等五大水稻主产省的15个水稻育种科研单位征集了83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在长沙、湘乡、醴陵和临醴4个不同生态点逐年品比试验,结合室内统一分析,在国内率先筛选(选育)出了10个近期主推的饲料稻良种,其中饲料早稻有威优56、湘早籼24号、95早鉴25、中早18、WH07和丰优早8号等6个;饲料晚稻有汕优198、汕优207、浙1500和特优D2等4个。并且,汕优198、威优56和湘早籼24号等3个品种(组合)通过了审定。从而为进一步扩大饲料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品种基础。这些饲料稻产量高,早稻≥500kg/亩,晚稻≥600kg/亩,糙米蛋白质含量≥10%,出糙率≥80%。并且大多数品种(组合)每穗意粒数在110~150粒之间,千粒重在28克以上,株高适中,饲料早稻株高在85~95cm范围内,饲料晚稻株高在100~110cm之间。上述这些筛选出来的高蛋白饲料稻品种(组合),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较一般大面积推广品种(组合)亩增产50kg,糙米蛋白质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此外,由于这些高蛋白饲料稻品种(组合)的增产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潜力大,通过采用“三壮三高”栽培,其产量可增加16%,蛋白质含量可提高2.19个百分点。1997~2000年4年累计推广421.6万亩,增产效益达114亿元;加工销售高蛋白“糙米型”浓缩料6.96万吨,企业获利1635.6万元;出栏牲猪110.11万头,新增饲养效益35896万元。通过4年高蛋白饲料稻产业化开发,共获得经济效益1.66亿元。根据该省2010年需求,生产高蛋白质糙米80亿公斤以上,每年需推广应用高蛋白饲料稻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此外,还可进一步扩大到江西、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等水稻大省应用。高蛋白饲料稻产业化开发工程,对于解决中国南方稻区饲料粮严重短缺的问题,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