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08561]钛及钛合金种植体的两种表面处理对细菌粘附能力的影响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日臻完善,种植义齿的临床运用也日益普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牙种植体绝大部分是由钛、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及钛合金表面易发生氧化,机械强度低、耐磨耐蚀性能差,易使菌斑沉积,引发种植体周组织炎症。因此,利用表面工程技术改良种植材料表面的相关研究也就应运而生,其中氮化钛(TiN)涂层因其抗腐蚀性能、抗磨损性能好而成为钛金属改性的一个研究的方向。该课题采用先进的等离子渗氮工艺在钛、钛合金表面形成渗氮层,同时用物理气相沉积形成TiN涂层做对照,离体研究这两种表面处理对钛、钛合金表面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对细菌粘附的影响,并对抗菌机制进行初探,旨在为临床提供理化性能更优良的种植体,降低钛、钛合金种植体周菌斑附着水平,减少种植体周围炎,提高种植成功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检测钛、钛合金经过等离子渗氮和物理气相沉积后的表面粗糙度(Ra)值,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粗糙度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表面处理仅使原有表面粗糙度(Ra)值略微增加,并均在0.2μm以下;扫描电镜显示:两种表面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原始划痕消失。2)采用Axiovert25CA光学图像分析仪观察改性层的金相显微组织。金相检验表明:两种表面处理后,除纯钛渗氮后渗层与基体没有分界线外,其余表面均有一层均匀致密的白亮层,改性层与基体间有明显分界线。3)采用GDA750测定钛、钛合金改性层的成分分布情况。GD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钛、钛合金两种表面处理后,表面由厚度不一的氮化钛化合物组成。4)细菌粘附实验,采用荧光显微镜镜检计数试件表面细菌粘附量。细菌粘附实验结果表明:对纯钛材料而言,以抛光钛为对照,两种表面处理后表面粘附细菌的量显著地减少;对钛合金材料而言,与抛光钛合金相比,两种计学意义。等离子渗氮具有工艺处理上的优势,能提高钛、钛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美观性和抗菌性,相较于有涂层脱落之忧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渗氮层不易脱落。等离子渗氮技术有望作为种植体穿龈部和基台部的表面处理技术。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日臻完善,种植义齿的临床运用也日益普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牙种植体绝大部分是由钛、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及钛合金表面易发生氧化,机械强度低、耐磨耐蚀性能差,易使菌斑沉积,引发种植体周组织炎症。因此,利用表面工程技术改良种植材料表面的相关研究也就应运而生,其中氮化钛(TiN)涂层因其抗腐蚀性能、抗磨损性能好而成为钛金属改性的一个研究的方向。该课题采用先进的等离子渗氮工艺在钛、钛合金表面形成渗氮层,同时用物理气相沉积形成TiN涂层做对照,离体研究这两种表面处理对钛、钛合金表面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对细菌粘附的影响,并对抗菌机制进行初探,旨在为临床提供理化性能更优良的种植体,降低钛、钛合金种植体周菌斑附着水平,减少种植体周围炎,提高种植成功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检测钛、钛合金经过等离子渗氮和物理气相沉积后的表面粗糙度(Ra)值,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粗糙度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表面处理仅使原有表面粗糙度(Ra)值略微增加,并均在0.2μm以下;扫描电镜显示:两种表面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原始划痕消失。2)采用Axiovert25CA光学图像分析仪观察改性层的金相显微组织。金相检验表明:两种表面处理后,除纯钛渗氮后渗层与基体没有分界线外,其余表面均有一层均匀致密的白亮层,改性层与基体间有明显分界线。3)采用GDA750测定钛、钛合金改性层的成分分布情况。GD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钛、钛合金两种表面处理后,表面由厚度不一的氮化钛化合物组成。4)细菌粘附实验,采用荧光显微镜镜检计数试件表面细菌粘附量。细菌粘附实验结果表明:对纯钛材料而言,以抛光钛为对照,两种表面处理后表面粘附细菌的量显著地减少;对钛合金材料而言,与抛光钛合金相比,两种计学意义。等离子渗氮具有工艺处理上的优势,能提高钛、钛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美观性和抗菌性,相较于有涂层脱落之忧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渗氮层不易脱落。等离子渗氮技术有望作为种植体穿龈部和基台部的表面处理技术。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