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08268]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解组合工艺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教育休闲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于石油炼制技术领域,旨在提高劣质重油资源深度加工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原油品质也呈现出劣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重质原油被开采。中国原油中劣质重油含量高达48%~63%,如何经济、高效地加工重油资源以获得高品质、高收率的油品,是石油炼制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常规的延迟焦化工艺是重油轻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该项工艺的产物分布不够理想,液体产物收率较低,而副产物石油焦的产率普遍相对较高,且加热炉管易结焦,影响开工周期;减粘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的另一重要手段,但传统的重油减粘裂化工艺存在轻油收率低、残渣油粘度高、燃料油质量不理想等诸多问题。因此,研发新型劣质重油深加工工艺,是解决劣质重油高效利用问题的关键。 该项目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山东省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历经8年的攻关,成功研发了“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解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使劣质重油在供氢剂存在条件下,先在减粘裂化反应器进行浅度裂化反应,然后对浅度裂化重油进行深度热解。供氢减粘过程中原料油进行了充分的化学转化和碳氢元素的再分配,有利于深度热解过程中提高轻质油收率,降低焦炭产率,同时,残渣油粘度降低,胶体稳定性提高,减缓了加热炉管结焦速度,有利于物料在焦炭塔中的传质过程。在该项目研发过程中,取得以下自主创新成果: (1)建立并形成了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转化组合过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揭示了劣质重油热转化过程夺氢能力及深度热解过程中加热炉管的生焦趋势与规律,并创建了劣质重油热转化过程的胶体稳定特性理论,为劣质重油热转化工艺的优化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创新性地开发了“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解组合工艺”,通过工业应用实践证实了其可行性。该组合工艺可大幅度改善劣质重油深度加工能力,与常规重油热加工工艺相比,可使轻质油收率提高2%~3%,减粘残渣油粘度降低28%~47%,气体、焦炭收率质量总分数降低3%~4%,同时,可使开工周期由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 (3)开发了联产针状焦和轻质油品的组合工艺。创新性地把内部供氢理论和馏分油循环过程应用于重油深度热解工艺,揭示了重油深度热解过程中弹丸焦的生成与抑制机制,实现了针状焦生成和轻油收率提高的联产。 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弥补了国内外对重油深度热加工组合工艺研究的空白,使劣质重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该组合工艺于2012年至2015年期间分别在江山联合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广饶金王石化有限公司进行了应用,累计新增产值9.7亿元,新增利润2.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目研究期间,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Energy&Fuels、PetroleumScience&Techn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人。相关研究于2015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属于石油炼制技术领域,旨在提高劣质重油资源深度加工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原油品质也呈现出劣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重质原油被开采。中国原油中劣质重油含量高达48%~63%,如何经济、高效地加工重油资源以获得高品质、高收率的油品,是石油炼制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常规的延迟焦化工艺是重油轻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该项工艺的产物分布不够理想,液体产物收率较低,而副产物石油焦的产率普遍相对较高,且加热炉管易结焦,影响开工周期;减粘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的另一重要手段,但传统的重油减粘裂化工艺存在轻油收率低、残渣油粘度高、燃料油质量不理想等诸多问题。因此,研发新型劣质重油深加工工艺,是解决劣质重油高效利用问题的关键。 该项目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山东省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历经8年的攻关,成功研发了“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解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使劣质重油在供氢剂存在条件下,先在减粘裂化反应器进行浅度裂化反应,然后对浅度裂化重油进行深度热解。供氢减粘过程中原料油进行了充分的化学转化和碳氢元素的再分配,有利于深度热解过程中提高轻质油收率,降低焦炭产率,同时,残渣油粘度降低,胶体稳定性提高,减缓了加热炉管结焦速度,有利于物料在焦炭塔中的传质过程。在该项目研发过程中,取得以下自主创新成果: (1)建立并形成了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转化组合过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揭示了劣质重油热转化过程夺氢能力及深度热解过程中加热炉管的生焦趋势与规律,并创建了劣质重油热转化过程的胶体稳定特性理论,为劣质重油热转化工艺的优化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创新性地开发了“劣质重油供氢减粘-深度热解组合工艺”,通过工业应用实践证实了其可行性。该组合工艺可大幅度改善劣质重油深度加工能力,与常规重油热加工工艺相比,可使轻质油收率提高2%~3%,减粘残渣油粘度降低28%~47%,气体、焦炭收率质量总分数降低3%~4%,同时,可使开工周期由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 (3)开发了联产针状焦和轻质油品的组合工艺。创新性地把内部供氢理论和馏分油循环过程应用于重油深度热解工艺,揭示了重油深度热解过程中弹丸焦的生成与抑制机制,实现了针状焦生成和轻油收率提高的联产。 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弥补了国内外对重油深度热加工组合工艺研究的空白,使劣质重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该组合工艺于2012年至2015年期间分别在江山联合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广饶金王石化有限公司进行了应用,累计新增产值9.7亿元,新增利润2.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目研究期间,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Energy&Fuels、PetroleumScience&Techn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人。相关研究于2015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