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760938]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环境监测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社会公益类项目。固定污染源废气实行超低排放改造,将大幅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消除雾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将极大改善山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对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现有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法、技术和仪器已不能满足超低排放监测要求,对环境管理和决策无法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因此,亟待建立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 该项目创造性地研发和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主要污染物测定方法,创新性的改进了现有的监测设备并研发了新设备,建立了该省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在全国率先规范开展了超低排放监测应用。该项目攻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准确测定的难关,为全国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国家标准采纳。取得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研发和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测定方法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温度低、湿度大,样品采集困难,称量感量低等特点,将现有的颗粒物测定方法中颗粒物过滤器由滤筒改为滤膜,托架为滤膜托架并对滤膜托架辅助加热,并将滤膜、托架及采样嘴整体称重,从而解决了超低排放颗粒物准确采样和称量的难题。同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紫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方法标准,消除了原有测定方法受水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干扰而导致测定结果误差大的问题。该方法能准确反映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实际效果。 (2)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 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对废气超低排放监测从监测准备、采样位置确定到样品保存、分析等全过程工作做了详细、系统的规定,并对全过程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提出要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 (3)研发了超低排放的监测设备 在国内首次研发了紫外吸收法烟气分析仪,实现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响应时间快;创新性地将原有的颗粒物采样设备改造成了低浓度颗粒物大流量采样设备,有效的缩短了采样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成果已成功广泛应用于该省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的环境监管工作中,同时在江西、湖北等国内其他省份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截止2017年底,该省249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和保留的单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也分别达到了94.8%和88.6%。该省采用该研究成果对全部超低排放机组进行了验收,经统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46万吨,超低排放监测技术的应用对该省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空气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篇。
该项目属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社会公益类项目。固定污染源废气实行超低排放改造,将大幅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消除雾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将极大改善山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对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现有的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法、技术和仪器已不能满足超低排放监测要求,对环境管理和决策无法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因此,亟待建立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 该项目创造性地研发和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主要污染物测定方法,创新性的改进了现有的监测设备并研发了新设备,建立了该省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在全国率先规范开展了超低排放监测应用。该项目攻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准确测定的难关,为全国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国家标准采纳。取得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研发和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测定方法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温度低、湿度大,样品采集困难,称量感量低等特点,将现有的颗粒物测定方法中颗粒物过滤器由滤筒改为滤膜,托架为滤膜托架并对滤膜托架辅助加热,并将滤膜、托架及采样嘴整体称重,从而解决了超低排放颗粒物准确采样和称量的难题。同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紫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方法标准,消除了原有测定方法受水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干扰而导致测定结果误差大的问题。该方法能准确反映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实际效果。 (2)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 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对废气超低排放监测从监测准备、采样位置确定到样品保存、分析等全过程工作做了详细、系统的规定,并对全过程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提出要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 (3)研发了超低排放的监测设备 在国内首次研发了紫外吸收法烟气分析仪,实现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响应时间快;创新性地将原有的颗粒物采样设备改造成了低浓度颗粒物大流量采样设备,有效的缩短了采样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成果已成功广泛应用于该省固定污染源废气超低排放的环境监管工作中,同时在江西、湖北等国内其他省份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截止2017年底,该省249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和保留的单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也分别达到了94.8%和88.6%。该省采用该研究成果对全部超低排放机组进行了验收,经统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46万吨,超低排放监测技术的应用对该省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空气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篇。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