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59122]废黄杂铜直接回收循环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材料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对废旧黄杂铜直接回收循环再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即项目在系统研究了废旧黄杂铜预处理技术、熔炼技术及后续加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直接回收废旧黄杂铜技术,实现了废旧黄杂铜的机械自动化预处理后,循环再制造过程,大大节约了能源。项目在分析废旧黄杂铜的成分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分选、破碎、筛选三大环节的废旧黄杂铜预处理技术;通过分选解决了原材料成分差异性大的问题,分选的各类材料元素成分及含量达到相对稳定;然后对各类原料进行机械化破碎,大大降低原材料体积大小的差异,及分离分选困难的问题。从而,可以获得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不同粒度的废旧黄杂铜原材料。在废旧黄杂铜熔炼中,优化配料比例,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种类及粒度,确定有序的投料顺序,解决了杂铜回收中的成分稳定性问题;采用先进的熔体处理技术,严格控制熔炼工艺,有效的除杂工艺,保证了熔体质量;同时缩短熔炼时间(10%)。采用水平连铸技术及优化的连铸工艺,制备出各种需求的铸坯;再采用挤压、拉制、热处理(再结晶均匀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及精整工艺进行塑性加工,使合金的各项性能满足用户要求。该项目的实施,已获得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制定相关的企业标准一项,制定的废黄杂铜破碎利用标准已经申报行业标准、正在网上公示。项目在废旧黄杂铜回收加工的关键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已建成一条产能为30000吨/年的废黄杂铜再生利用生产线。该生产线工艺先进,具有环保、经济、节能减排等特点。经过试验,利用该项工艺每吨可缩短熔铸时间15分钟,节电137.87度、折合人民币93.75元,通过分拣、破碎,每吨废黄杂铜为企业直接增加经济效益570元/吨。两项合计每吨废黄杂铜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63.75元,如全国每年消费的废杂铜有1/3利用该项技术,可为行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6462.5万元。通过众多客户的使用和反馈,利用废旧黄杂铜生产的铜棒、铜线及异型材完全可以替代用电解铜、锌锭生产的铜合金材料,且生产成本较低。因此,该项目的研发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对废旧黄杂铜直接回收循环再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即项目在系统研究了废旧黄杂铜预处理技术、熔炼技术及后续加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直接回收废旧黄杂铜技术,实现了废旧黄杂铜的机械自动化预处理后,循环再制造过程,大大节约了能源。项目在分析废旧黄杂铜的成分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分选、破碎、筛选三大环节的废旧黄杂铜预处理技术;通过分选解决了原材料成分差异性大的问题,分选的各类材料元素成分及含量达到相对稳定;然后对各类原料进行机械化破碎,大大降低原材料体积大小的差异,及分离分选困难的问题。从而,可以获得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不同粒度的废旧黄杂铜原材料。在废旧黄杂铜熔炼中,优化配料比例,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种类及粒度,确定有序的投料顺序,解决了杂铜回收中的成分稳定性问题;采用先进的熔体处理技术,严格控制熔炼工艺,有效的除杂工艺,保证了熔体质量;同时缩短熔炼时间(10%)。采用水平连铸技术及优化的连铸工艺,制备出各种需求的铸坯;再采用挤压、拉制、热处理(再结晶均匀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及精整工艺进行塑性加工,使合金的各项性能满足用户要求。该项目的实施,已获得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制定相关的企业标准一项,制定的废黄杂铜破碎利用标准已经申报行业标准、正在网上公示。项目在废旧黄杂铜回收加工的关键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已建成一条产能为30000吨/年的废黄杂铜再生利用生产线。该生产线工艺先进,具有环保、经济、节能减排等特点。经过试验,利用该项工艺每吨可缩短熔铸时间15分钟,节电137.87度、折合人民币93.75元,通过分拣、破碎,每吨废黄杂铜为企业直接增加经济效益570元/吨。两项合计每吨废黄杂铜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63.75元,如全国每年消费的废杂铜有1/3利用该项技术,可为行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6462.5万元。通过众多客户的使用和反馈,利用废旧黄杂铜生产的铜棒、铜线及异型材完全可以替代用电解铜、锌锭生产的铜合金材料,且生产成本较低。因此,该项目的研发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