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658998]非粮原料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项目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教育休闲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世界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用量以及价格的与日俱增,粮食原料成为制约燃料乙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非粮”乙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物乙醇技术的发展趋势。薯类原料是中国现阶段一种可以大规模工业利用、经济上可行的燃料乙醇非粮原料。为了利用广西丰富的木薯资源,配合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推广计划,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制定了《广西发展非粮原料燃料乙醇产业总体方案》,批准了广西中粮建设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项目。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木薯燃料乙醇是以干、鲜木薯为原料,经原料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废水处理等工序制得的乙醇产品,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成汽油醇,即车用木薯乙醇汽油,属新能源领域。在该项目开发之前,中国不掌握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缺乏建设大型装置的工程化技术及经验。要发展高水平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单元技术、工艺流程及关键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经过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放大和大规模工业化的全过程,开发成功了“木薯原料预处理清洁工艺”、“木薯无糖化酒精发酵”、“超大型连续生物反应器放大”、“复杂塔系热耦合精馏”、“超大型混合内件”、“分子筛冷凝变压吸附脱水”及“废醪液治理及综合利用”等多项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共申请34项国家专利,其中9项已获得授权,“燃料乙醇生产方法”2008年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建成了广西中粮“年产20万吨非粮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装置”;实现了木薯燃料乙醇关键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原始创新。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运行安全平稳,有较高的操作弹性;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以及废醪排放量大幅度降低,燃料乙醇产品质量指标满足国标GB18350-2001,标志着中国已具备高水平自主建设大规模薯类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的能力,对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示范装置的稳定运行,为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并已受到了世界有关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向泰国、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成套生产技术及装备的技术和商务谈判正在进行之中。中国一些中小酒精厂采用食用酒精工艺生产燃料乙醇,不是真正意义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能耗物耗较高,能量产出比不合理,污染较大,制约了中国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健康发展。
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世界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用量以及价格的与日俱增,粮食原料成为制约燃料乙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非粮”乙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物乙醇技术的发展趋势。薯类原料是中国现阶段一种可以大规模工业利用、经济上可行的燃料乙醇非粮原料。为了利用广西丰富的木薯资源,配合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推广计划,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制定了《广西发展非粮原料燃料乙醇产业总体方案》,批准了广西中粮建设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项目。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木薯燃料乙醇是以干、鲜木薯为原料,经原料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废水处理等工序制得的乙醇产品,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成汽油醇,即车用木薯乙醇汽油,属新能源领域。在该项目开发之前,中国不掌握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缺乏建设大型装置的工程化技术及经验。要发展高水平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单元技术、工艺流程及关键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经过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放大和大规模工业化的全过程,开发成功了“木薯原料预处理清洁工艺”、“木薯无糖化酒精发酵”、“超大型连续生物反应器放大”、“复杂塔系热耦合精馏”、“超大型混合内件”、“分子筛冷凝变压吸附脱水”及“废醪液治理及综合利用”等多项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共申请34项国家专利,其中9项已获得授权,“燃料乙醇生产方法”2008年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建成了广西中粮“年产20万吨非粮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装置”;实现了木薯燃料乙醇关键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原始创新。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运行安全平稳,有较高的操作弹性;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以及废醪排放量大幅度降低,燃料乙醇产品质量指标满足国标GB18350-2001,标志着中国已具备高水平自主建设大规模薯类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的能力,对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示范装置的稳定运行,为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并已受到了世界有关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向泰国、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成套生产技术及装备的技术和商务谈判正在进行之中。中国一些中小酒精厂采用食用酒精工艺生产燃料乙醇,不是真正意义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能耗物耗较高,能量产出比不合理,污染较大,制约了中国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健康发展。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