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4316]大规模数据服务系统与平台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重大应用需求,由南京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着眼于可扩展存储架构、高效率网络传输、精准化数据服务、集约型系统平台等典型应用环节,围绕大规模数据服务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创新,开展研发工作,形成了面向多种应用的数据存储与传输技术体系,研制了“大、快、准、省”的综合服务平台,克服了扩展失度、调度失衡、协同失效、能耗失控等瓶颈问题,在存储集群容量、单机输出性能、精准服务可靠性和降低系统成本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邬贺铨院士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给出的鉴定意见认为“项目立足自主创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克服了云应用平台研发、部署和运营的主要难题„是中国在云应用平台领域的重大突破,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可扩展的可靠存储架构:提出三级应用感知的扩展框架、自适应可扩展元数据组织及管理方法,克服了大规模数据服务中的存储容量、性能及扩展性受限问题;提出复杂网络环境下均衡访问的高效数据布局及并发恢复的方法,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降低了在线运维的复杂度。
(2)高效均衡网络传输优化:提出分布式网络功能优化方案,克服了传统模式下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高延迟和调度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交换机内多维资源的均衡利用。提出网络状态一致性更新模型及其优化框架,避免了转发环路等行为,有效减少了控制开销和更新时间。
(3)精准化敏捷性数据服务:针对数据服务的时效性问题,提出了一套精准服务的技术研发框架,从虚拟机敏捷整合、动态资源调度、虚拟集群协同、任务并发监控等应用环节,克服了数据中心内部资源优化与自适应调度问题,有效地提升了数据服务的精准化与敏捷性。
(4)低成本集约型构建方法:提出了能够根据查询负载变化自适应的调节存储方案。设计了基于图分割的方法从存储空间和查询负载等维度对数据模式进行优化,构建了综合数据服务系统平台,能够在高可定制的前提下实现低延迟、低存储和低成本。
在包括IEEE Trans.系列(如TC、TPDS)及INFOCOM、ICNP等在内的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133篇(其中SCI收录48篇、EI收录103篇),研究工作受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Google Scholar引用2600余次。获领域前沿论著奖励2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59项获授权),并获得2次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主导了2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大视频、等场景中,覆盖中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单位,提升了业务支撑能力和用户体验,近两年新增销售额65.99亿元,新增利润7.15亿元。
项目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促进了中国大规模数据服务系统平台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重大应用需求,由南京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着眼于可扩展存储架构、高效率网络传输、精准化数据服务、集约型系统平台等典型应用环节,围绕大规模数据服务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创新,开展研发工作,形成了面向多种应用的数据存储与传输技术体系,研制了“大、快、准、省”的综合服务平台,克服了扩展失度、调度失衡、协同失效、能耗失控等瓶颈问题,在存储集群容量、单机输出性能、精准服务可靠性和降低系统成本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邬贺铨院士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给出的鉴定意见认为“项目立足自主创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克服了云应用平台研发、部署和运营的主要难题„是中国在云应用平台领域的重大突破,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可扩展的可靠存储架构:提出三级应用感知的扩展框架、自适应可扩展元数据组织及管理方法,克服了大规模数据服务中的存储容量、性能及扩展性受限问题;提出复杂网络环境下均衡访问的高效数据布局及并发恢复的方法,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降低了在线运维的复杂度。
(2)高效均衡网络传输优化:提出分布式网络功能优化方案,克服了传统模式下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高延迟和调度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交换机内多维资源的均衡利用。提出网络状态一致性更新模型及其优化框架,避免了转发环路等行为,有效减少了控制开销和更新时间。
(3)精准化敏捷性数据服务:针对数据服务的时效性问题,提出了一套精准服务的技术研发框架,从虚拟机敏捷整合、动态资源调度、虚拟集群协同、任务并发监控等应用环节,克服了数据中心内部资源优化与自适应调度问题,有效地提升了数据服务的精准化与敏捷性。
(4)低成本集约型构建方法:提出了能够根据查询负载变化自适应的调节存储方案。设计了基于图分割的方法从存储空间和查询负载等维度对数据模式进行优化,构建了综合数据服务系统平台,能够在高可定制的前提下实现低延迟、低存储和低成本。
在包括IEEE Trans.系列(如TC、TPDS)及INFOCOM、ICNP等在内的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133篇(其中SCI收录48篇、EI收录103篇),研究工作受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Google Scholar引用2600余次。获领域前沿论著奖励2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59项获授权),并获得2次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主导了2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大视频、等场景中,覆盖中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单位,提升了业务支撑能力和用户体验,近两年新增销售额65.99亿元,新增利润7.15亿元。
项目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促进了中国大规模数据服务系统平台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