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644047]基于异常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木马的泛滥导致隐私信息和重要数据泄露,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现有的木马检测方法存在反应迟钝和智能化不足的缺点,尤其缺乏检测新型未知木马的能力。该项目研究开始于2008年,采用异常行为分析技术进行木马检测,力图在木马尚未对用户信息造成危害之前,发现木马行为,进而阻止未知木马的攻击,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应用,证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检测未知木马方面具有一定成效。在取得一定进展后,于2013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该项目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将异常行为分析技术引入木马检测领域,探索采用该方法发现未知木马。与常规木马检测方法不同,该研究采用异常行为分析技术,通过监测内存常规进程、关键文件以及网络端口等的工作状态,综合分析上述对象的异常工作状态,从而判定木马的存在。2.异常行为分析技术在木马检测领域应用方法研究。针对window系统,采用Window API Hook技术,采用改写执行代码注入技术与改写输入地址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疑似木马行为的提取。3.研究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木马分类算法。探索提高马检测器检测正确率的有效方法。将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引入到木马检测领域,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在木马分类上的高效性。4.提出基于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模型,开发了木马检测系统,对新方法进行了验证。提出一个基于异常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模型,将上述新技术应用到该模型中,模型包括程序行为提取模块、行为检测模块、分析判断模块、训练模块、系统响应模块等。在该模型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异常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系统,在多家涉及上网业务及网络安全公司两年多来的实际应用,证明该项目提出的新方法除了具备常规木马检测工具的能力外,对未知木马的检测有较高的准确率。提高了使用单位的办公及生产效率,节省了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经费投入,两年多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在项目研究与推广应用过程中,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EI检索2篇;培养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9人,均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
木马的泛滥导致隐私信息和重要数据泄露,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现有的木马检测方法存在反应迟钝和智能化不足的缺点,尤其缺乏检测新型未知木马的能力。该项目研究开始于2008年,采用异常行为分析技术进行木马检测,力图在木马尚未对用户信息造成危害之前,发现木马行为,进而阻止未知木马的攻击,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应用,证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检测未知木马方面具有一定成效。在取得一定进展后,于2013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该项目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将异常行为分析技术引入木马检测领域,探索采用该方法发现未知木马。与常规木马检测方法不同,该研究采用异常行为分析技术,通过监测内存常规进程、关键文件以及网络端口等的工作状态,综合分析上述对象的异常工作状态,从而判定木马的存在。2.异常行为分析技术在木马检测领域应用方法研究。针对window系统,采用Window API Hook技术,采用改写执行代码注入技术与改写输入地址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疑似木马行为的提取。3.研究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木马分类算法。探索提高马检测器检测正确率的有效方法。将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引入到木马检测领域,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在木马分类上的高效性。4.提出基于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模型,开发了木马检测系统,对新方法进行了验证。提出一个基于异常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模型,将上述新技术应用到该模型中,模型包括程序行为提取模块、行为检测模块、分析判断模块、训练模块、系统响应模块等。在该模型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异常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系统,在多家涉及上网业务及网络安全公司两年多来的实际应用,证明该项目提出的新方法除了具备常规木马检测工具的能力外,对未知木马的检测有较高的准确率。提高了使用单位的办公及生产效率,节省了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经费投入,两年多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在项目研究与推广应用过程中,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EI检索2篇;培养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9人,均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