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37555]智能一体化调控操作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能量转换与储存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所属技术领域: 该项目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涉及电力系统、计算机应用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是一项综合性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技术内容: 根据国网总公司的部署“调控中心负责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不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的设备远方操作和状态调整”,亟需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上建立调控与防误一体的智能操作功能,形成调控操作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变电站无人值守技术水平,提高电网安全紧急控制、事故快速转电能力以及二次操作效率,实现设备运行、冷备用状态互转操作。 该项目基于原有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研发了智能一体化调控操作技术系统,在电网实时调控业务中实现了调控操作、防误校核全过程流程化实时在线管控;建立了基于可拓原理的电力调控领域本体知识库和可反馈型推理机,研发了基于菱形思维模型的智能调控操作票系统;研发了基于电力术语的智能语义解析功能,实现了人、机、票三者之间的智能交互;结合调控防误业务特点,扩展IEC60870-5-104规约,规范了防误主子站系统之间的通信标准,并采用模型驱动解析技术和可配置的语义转换方法,实现了调控防误主站逻辑公式的源端维护。授权专利情况: 该项目申请专利11项,授权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6篇。技术经济指标: 缩短调控成票时间:该项目所建设的基于菱形思维模型的智能调控操作票系统,以智能成票方式取代以往的手工成票方式,为电网倒闸操作提供安全保障。该系统实现智能成票成功率达到98%以上,平均成票时间从5.3分钟缩短至1.1分钟,显著地提高了成票效率。 缩短电网事故处理时间:该项目所研发的智能一体化调控操作技术系统,取代以往现场必须有人才能恢复送电的电网事故处理模式,实现调控端即可实现恢复送电,电网事故处理平均时间从24.6分钟缩短至15.4分钟,明显地提升了恢复送电能力。 减低电网人为误操作,提高供电可靠性:系统扩展IEC60870-5-104规约,首次规范了防误主子站系统间的通信标准,实现了防误子站的无缝接入。调控员面对全电网错综复杂的设备,实现遥控操作正确率100%;防误系统闭锁正确率≥99.9%;防误系统遥控防误判别时间≤5s。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11月已成功应用于福建电网省、地、县三级调控中心,为省、地、县调控中心提供远方操作技术支撑。项目的建设提高了系统对远方操作的支撑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调控远方操作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经应用实践证明,项目成果提升了电网调控远方操作的运行可靠性,使得远方操作模式下调度、监控、变电三方的协同配合更安全有序,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果可在国、分、省、地各级调控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推广,为新型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有益借鉴,对于保障国家电网调控一体化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所属技术领域: 该项目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涉及电力系统、计算机应用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是一项综合性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技术内容: 根据国网总公司的部署“调控中心负责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不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的设备远方操作和状态调整”,亟需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上建立调控与防误一体的智能操作功能,形成调控操作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变电站无人值守技术水平,提高电网安全紧急控制、事故快速转电能力以及二次操作效率,实现设备运行、冷备用状态互转操作。 该项目基于原有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研发了智能一体化调控操作技术系统,在电网实时调控业务中实现了调控操作、防误校核全过程流程化实时在线管控;建立了基于可拓原理的电力调控领域本体知识库和可反馈型推理机,研发了基于菱形思维模型的智能调控操作票系统;研发了基于电力术语的智能语义解析功能,实现了人、机、票三者之间的智能交互;结合调控防误业务特点,扩展IEC60870-5-104规约,规范了防误主子站系统之间的通信标准,并采用模型驱动解析技术和可配置的语义转换方法,实现了调控防误主站逻辑公式的源端维护。授权专利情况: 该项目申请专利11项,授权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6篇。技术经济指标: 缩短调控成票时间:该项目所建设的基于菱形思维模型的智能调控操作票系统,以智能成票方式取代以往的手工成票方式,为电网倒闸操作提供安全保障。该系统实现智能成票成功率达到98%以上,平均成票时间从5.3分钟缩短至1.1分钟,显著地提高了成票效率。 缩短电网事故处理时间:该项目所研发的智能一体化调控操作技术系统,取代以往现场必须有人才能恢复送电的电网事故处理模式,实现调控端即可实现恢复送电,电网事故处理平均时间从24.6分钟缩短至15.4分钟,明显地提升了恢复送电能力。 减低电网人为误操作,提高供电可靠性:系统扩展IEC60870-5-104规约,首次规范了防误主子站系统间的通信标准,实现了防误子站的无缝接入。调控员面对全电网错综复杂的设备,实现遥控操作正确率100%;防误系统闭锁正确率≥99.9%;防误系统遥控防误判别时间≤5s。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11月已成功应用于福建电网省、地、县三级调控中心,为省、地、县调控中心提供远方操作技术支撑。项目的建设提高了系统对远方操作的支撑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调控远方操作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经应用实践证明,项目成果提升了电网调控远方操作的运行可靠性,使得远方操作模式下调度、监控、变电三方的协同配合更安全有序,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果可在国、分、省、地各级调控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推广,为新型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有益借鉴,对于保障国家电网调控一体化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