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0863]输出端顺馈控制与顺馈补偿控制系统 (发明专利)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控制系统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孙怀禄
进入空间
所在地:陕西咸阳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简介:
1.专利名称: 输出端顺馈控制与顺馈补偿控制系统
2.专利号: ZL 200310118937.0 3.申请日: 2003.12.16
4.授权公告号: CN 100573368C 5.成果水平: 国际领先(世界首创和独创)
6.专利权人: 孙怀禄 孙广清 孙月梅 7.发明人: 孙怀禄 孙广清 孙月梅
8.专利技术特点与优越性:(此专利为原始创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本发明是一种在被控对象输出端人为地引入一个 “输出加减器” 所构成的 “双通道顺馈补偿” 全新型自动控制形式与自动控制系统。它不同于反馈控制而又优于反馈控制, 不但避免了反馈控制的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缺陷,如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系统复杂多变, 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与设计复杂而困难、动态误差大, 过渡时间长, 易振荡, 操作调试繁琐等等, 而且还可以突破性地对 “黑色被控对象” 进行 “双通道完全补偿” 的“理想控制”,即实现了 “绝对不变性” ,因此,这是一项在自动控制领域内具突破性的发明。应用此自动控制新技术不但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变量: 流量、液位、压差(压强)、温度、浓度、湿度(水分)、成分、pH值等等,而且也可以对电气传动变量: 转速、转矩、功率等进行超高精度的顺馈补偿控制。因此,这也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自动控制高新技术。本人所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 “机械式超高精度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专利号:ZL 200420041471.9 )和专有技术: “造纸机定量水分高精度即时控制新技术” 就是本发明专利在上述两个控制方面的最好实际应用范例。总之,它绝对优于现有的所有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其它如市场前景、投产条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另行协商解决。
(2).输入端反馈控制是采用按偏差的闭环控制方法,输出端顺馈控制则采用按扰动的开环补偿方法。前者是把检测到的系统误差( 即偏差e)通过“调节器”反馈到被控对象的输入端。系统始终有偏差e 和过渡过程时间Tt 存在,而且易振荡,不可能实现“绝对不变性”;后者是把检测到的系统误差e 通过 “输出加减器” 顺馈到被控对象的输出端,方向正好与前者相反。在“双通道完全补偿”的条件下系统无误差e 和过渡过程时间Tt ,绝对不会振荡,可以极其精确地实现 “绝对不变性” 。
(3).“绝对不变性” 是前苏联科学院自动控制学派提出的 “不变性理论” 中的极优的理想控制,根据“双通道原理” ,如果控制系统达到主通道和补偿通道的 “双通道完全补偿” 即可实现 “绝对不变性” 。这样,就可以使自动控制系统的最终输出变量 y(t)始终极其精确地跟随着系统的参考输入变量 r(t)而变化,完全不再受一切内部扰动与外部干扰 f(t)的任何影响,即 y(t) 与f(t)无关。 但是,迄今为止, “绝对不变性” 只有尚未完善的理论意义,根本不能在工程上付诸实现,尤其是不能在工业生产控制中得到实际应用,故一直被冷落。本发明不但突破性的对 “黑色被控对象” 在工程上完全实现了 “绝对不变性” ,而且还使其在现实的工业生产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了 “不变性理论” 被冷落的现状。关于 “不变性理论” 的详细介绍可以参阅龔炳铮:不变性理论及其发展综述,《自动化技术进展》(I),科学出版社,1963 年出版。
9.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变量、电气传动变量、电变量等的超高精度自动调节与控制。
10.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用本发明所开发的系列专利产品可以取代传统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系列产品, 不但可以使仪表、设备和控制装置大大简化,系统造价降低,调试与维修简易,节约投资和维修人员,而且可使自动控制即时可靠,控制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无环境污染,并可吸收大批劳务人员就业,从而使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11.投资意向与合作方式:
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技术转让( 如独占许可、独家许可、普通许可等)、技术入股与合作开发、招商引资和联合生产等方式,合作条件和转让金额面谈。
12.投资金额与回收年限:
投资金额最低为 500万元以上,最高不限。回收年限 2~3 年。
13.专利权人代表简历:
孙怀禄(或孙怀录),男,1933年出生,1959 年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轻工业部,1961 年转到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 年内迁到陕西省,后改为陕西科技大学。原为西北轻工业学院自控系硕士生导师。从事《生产过程控制》、《电气传动控制》和《最优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造纸机传动自动控制、造纸机定量水分控制及其自动化、纸浆蒸煮自动控制、机电联合控制系统、机械式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不变性理论与“绝对不变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四十余年, 获省部级二、三奖和金银奖多项,申请专利十余项。出书三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技术简介:
1.专利名称: 输出端顺馈控制与顺馈补偿控制系统
2.专利号: ZL 200310118937.0 3.申请日: 2003.12.16
4.授权公告号: CN 100573368C 5.成果水平: 国际领先(世界首创和独创)
6.专利权人: 孙怀禄 孙广清 孙月梅 7.发明人: 孙怀禄 孙广清 孙月梅
8.专利技术特点与优越性:(此专利为原始创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本发明是一种在被控对象输出端人为地引入一个 “输出加减器” 所构成的 “双通道顺馈补偿” 全新型自动控制形式与自动控制系统。它不同于反馈控制而又优于反馈控制, 不但避免了反馈控制的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缺陷,如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系统复杂多变, 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与设计复杂而困难、动态误差大, 过渡时间长, 易振荡, 操作调试繁琐等等, 而且还可以突破性地对 “黑色被控对象” 进行 “双通道完全补偿” 的“理想控制”,即实现了 “绝对不变性” ,因此,这是一项在自动控制领域内具突破性的发明。应用此自动控制新技术不但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变量: 流量、液位、压差(压强)、温度、浓度、湿度(水分)、成分、pH值等等,而且也可以对电气传动变量: 转速、转矩、功率等进行超高精度的顺馈补偿控制。因此,这也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自动控制高新技术。本人所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 “机械式超高精度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专利号:ZL 200420041471.9 )和专有技术: “造纸机定量水分高精度即时控制新技术” 就是本发明专利在上述两个控制方面的最好实际应用范例。总之,它绝对优于现有的所有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其它如市场前景、投产条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另行协商解决。
(2).输入端反馈控制是采用按偏差的闭环控制方法,输出端顺馈控制则采用按扰动的开环补偿方法。前者是把检测到的系统误差( 即偏差e)通过“调节器”反馈到被控对象的输入端。系统始终有偏差e 和过渡过程时间Tt 存在,而且易振荡,不可能实现“绝对不变性”;后者是把检测到的系统误差e 通过 “输出加减器” 顺馈到被控对象的输出端,方向正好与前者相反。在“双通道完全补偿”的条件下系统无误差e 和过渡过程时间Tt ,绝对不会振荡,可以极其精确地实现 “绝对不变性” 。
(3).“绝对不变性” 是前苏联科学院自动控制学派提出的 “不变性理论” 中的极优的理想控制,根据“双通道原理” ,如果控制系统达到主通道和补偿通道的 “双通道完全补偿” 即可实现 “绝对不变性” 。这样,就可以使自动控制系统的最终输出变量 y(t)始终极其精确地跟随着系统的参考输入变量 r(t)而变化,完全不再受一切内部扰动与外部干扰 f(t)的任何影响,即 y(t) 与f(t)无关。 但是,迄今为止, “绝对不变性” 只有尚未完善的理论意义,根本不能在工程上付诸实现,尤其是不能在工业生产控制中得到实际应用,故一直被冷落。本发明不但突破性的对 “黑色被控对象” 在工程上完全实现了 “绝对不变性” ,而且还使其在现实的工业生产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了 “不变性理论” 被冷落的现状。关于 “不变性理论” 的详细介绍可以参阅龔炳铮:不变性理论及其发展综述,《自动化技术进展》(I),科学出版社,1963 年出版。
9.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变量、电气传动变量、电变量等的超高精度自动调节与控制。
10.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用本发明所开发的系列专利产品可以取代传统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系列产品, 不但可以使仪表、设备和控制装置大大简化,系统造价降低,调试与维修简易,节约投资和维修人员,而且可使自动控制即时可靠,控制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无环境污染,并可吸收大批劳务人员就业,从而使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11.投资意向与合作方式:
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技术转让( 如独占许可、独家许可、普通许可等)、技术入股与合作开发、招商引资和联合生产等方式,合作条件和转让金额面谈。
12.投资金额与回收年限:
投资金额最低为 500万元以上,最高不限。回收年限 2~3 年。
13.专利权人代表简历:
孙怀禄(或孙怀录),男,1933年出生,1959 年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轻工业部,1961 年转到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 年内迁到陕西省,后改为陕西科技大学。原为西北轻工业学院自控系硕士生导师。从事《生产过程控制》、《电气传动控制》和《最优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造纸机传动自动控制、造纸机定量水分控制及其自动化、纸浆蒸煮自动控制、机电联合控制系统、机械式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不变性理论与“绝对不变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四十余年, 获省部级二、三奖和金银奖多项,申请专利十余项。出书三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