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80480]沙棘叶油提取与纯化新工艺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食用油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中国的沙棘资源占全球沙棘总量的90%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天然野生灌木林,近二十多年以来,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扩种了许多沙棘林,大多数也是《中国沙棘》野生品种。沙棘是雌雄异株植物,在野生沙棘种群里,雄性植株的数量均远大于雌性,其比例常常达到十几比一的程度,雄性沙棘长得枝叶茂盛。又高又大,除了其生态效益以外,很少有利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沙棘叶制沙棘茶,反而是一种简单加工。且数量很小。该专利是要利用大量雄性沙棘的叶片作深度加工,先提取叶片中的叶油,此时也就完成了叶片的彻底脱脂工序,下一步即从已经脱脂的叶片中提取沙棘叶生物类黄酮物质。沙棘叶油经中科院高原生物所分析中心的检验发现含8.1%的天然反式棕榈油酸,该制品经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精制,得到金黄色泽的产品,其外观及品质令人十分满意如前所述据现有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记载,天然反式脂肪酸仅存在于反动物(牛、羊)的脂肪组织及乳制品中,在植物界沙棘叶片中发现天然反式脂肪酸在全球尚属首例。另外,在乳制品中的反式棕榈油酸是有限的,因为其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有多种,居多的是反式油酸,其次是反式亚油酸,亚麻酸。而沙棘叶油中仅有反式棕榈油酸一种,且含量丰富。这实在是一种很稀有的发现。 工艺流程:在相对4号溶剂的主要成分是丁烷,为易于脱溶,可掺入不同比例的丙烷。液化丙烷,丁烷的沸点分别为-42.07℃、0.5℃,在30℃以下丙烷,丁烷的蒸汽压分别是1.09MPa和0.32MPa,故4号溶剂具有一定压力,其生产设备为压力容器。不同比例的丙烷和丁烷混合物,其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相差悬殊,故容器的耐压程度至关重要。低温(30℃左右)和一定压力(0.3MPa~1.0MPa),4号溶剂为液体,是非极性物质,与油的介电常数接近,便于油脂浸出。干燥沙棘叶,投入4号溶剂在40-50℃搅拌萃取多次浸出,过滤分离,得混合油,浓混合油经加热(60℃左右)减压使溶剂气化,得毛油气化得溶剂在压缩机作用下重新液化,经冷凝后流入溶剂储罐,循环使用,叶中残留溶剂经加热减压气化,压缩液化,回收溶剂。毛油经真空脱溶技术处理,驱出其中极大部分残留溶剂。得到沙棘叶油。 以上所得之沙棘叶油,因内含叶绿素,其色泽上不尽人意,经过超临界CO2机组的再次萃取提纯,脱除叶绿素,外观金黄色。
中国的沙棘资源占全球沙棘总量的90%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天然野生灌木林,近二十多年以来,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扩种了许多沙棘林,大多数也是《中国沙棘》野生品种。沙棘是雌雄异株植物,在野生沙棘种群里,雄性植株的数量均远大于雌性,其比例常常达到十几比一的程度,雄性沙棘长得枝叶茂盛。又高又大,除了其生态效益以外,很少有利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沙棘叶制沙棘茶,反而是一种简单加工。且数量很小。该专利是要利用大量雄性沙棘的叶片作深度加工,先提取叶片中的叶油,此时也就完成了叶片的彻底脱脂工序,下一步即从已经脱脂的叶片中提取沙棘叶生物类黄酮物质。沙棘叶油经中科院高原生物所分析中心的检验发现含8.1%的天然反式棕榈油酸,该制品经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精制,得到金黄色泽的产品,其外观及品质令人十分满意如前所述据现有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记载,天然反式脂肪酸仅存在于反动物(牛、羊)的脂肪组织及乳制品中,在植物界沙棘叶片中发现天然反式脂肪酸在全球尚属首例。另外,在乳制品中的反式棕榈油酸是有限的,因为其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有多种,居多的是反式油酸,其次是反式亚油酸,亚麻酸。而沙棘叶油中仅有反式棕榈油酸一种,且含量丰富。这实在是一种很稀有的发现。 工艺流程:在相对4号溶剂的主要成分是丁烷,为易于脱溶,可掺入不同比例的丙烷。液化丙烷,丁烷的沸点分别为-42.07℃、0.5℃,在30℃以下丙烷,丁烷的蒸汽压分别是1.09MPa和0.32MPa,故4号溶剂具有一定压力,其生产设备为压力容器。不同比例的丙烷和丁烷混合物,其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相差悬殊,故容器的耐压程度至关重要。低温(30℃左右)和一定压力(0.3MPa~1.0MPa),4号溶剂为液体,是非极性物质,与油的介电常数接近,便于油脂浸出。干燥沙棘叶,投入4号溶剂在40-50℃搅拌萃取多次浸出,过滤分离,得混合油,浓混合油经加热(60℃左右)减压使溶剂气化,得毛油气化得溶剂在压缩机作用下重新液化,经冷凝后流入溶剂储罐,循环使用,叶中残留溶剂经加热减压气化,压缩液化,回收溶剂。毛油经真空脱溶技术处理,驱出其中极大部分残留溶剂。得到沙棘叶油。 以上所得之沙棘叶油,因内含叶绿素,其色泽上不尽人意,经过超临界CO2机组的再次萃取提纯,脱除叶绿素,外观金黄色。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