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76082]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复采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煤炭开采冶炼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为解决阜矿集团孙家湾矿海州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的复采问题,孙家湾矿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开展了《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复采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RFPA岩石失稳分析,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矿压观测、岩移观测等方法手段,进行了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开采过程煤体冒落性、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确定了特厚煤层复采的可行性及开采工艺,将上部已丢失的大量煤炭回收,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矿井产量,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为阜新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复采放顶煤工艺,对第6分层采用炮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并对1-5分层丢失的残煤进行回收,提升了矿井产量。孙家湾矿原来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在没采用放顶煤方法前,年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最高年产量为33.5万吨。通过采用放顶煤方法工作面生产能力成倍提高,经过运输系统的改造,矿井产量大幅度上升,三年多共计回收残煤126.89万吨,不仅矿井没有破产,延长了矿井服务期限约4年。利用复采放顶煤工艺,由于产量的提升,相对单位成本大大降低。原来刀柱开采时月产2.7万吨,木材投入400m<'3>左右,现在月产6万吨仅消耗几十立方米;三年里企业利润逐年提高,三年迈了三大步,2000年利润569.3万,到2003年利润为2929万元;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职工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开采前对地表岩移的范围和程度进行了预计,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岩移情况进行实际观测。从观测数据看,地表下沉形态、下沉量与预计结果基本相符,保持了海州矿边坡的稳定。
为解决阜矿集团孙家湾矿海州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的复采问题,孙家湾矿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开展了《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复采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RFPA岩石失稳分析,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矿压观测、岩移观测等方法手段,进行了露天矿边坡下特厚煤层开采过程煤体冒落性、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确定了特厚煤层复采的可行性及开采工艺,将上部已丢失的大量煤炭回收,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矿井产量,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为阜新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复采放顶煤工艺,对第6分层采用炮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并对1-5分层丢失的残煤进行回收,提升了矿井产量。孙家湾矿原来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在没采用放顶煤方法前,年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最高年产量为33.5万吨。通过采用放顶煤方法工作面生产能力成倍提高,经过运输系统的改造,矿井产量大幅度上升,三年多共计回收残煤126.89万吨,不仅矿井没有破产,延长了矿井服务期限约4年。利用复采放顶煤工艺,由于产量的提升,相对单位成本大大降低。原来刀柱开采时月产2.7万吨,木材投入400m<'3>左右,现在月产6万吨仅消耗几十立方米;三年里企业利润逐年提高,三年迈了三大步,2000年利润569.3万,到2003年利润为2929万元;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职工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开采前对地表岩移的范围和程度进行了预计,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岩移情况进行实际观测。从观测数据看,地表下沉形态、下沉量与预计结果基本相符,保持了海州矿边坡的稳定。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