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38384]基于数字孪生的带钢连续热处理(立式或卧式退火、热浸镀、涂层干燥等)工艺优化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材料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豆瑞锋

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合作方式:整体转让 技术许可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其它_____
成果简介:
采用热工理论建立带钢连续热处理(立式或卧式退火、热浸镀、涂层干燥等)工艺模型,预测工艺过渡过程中带钢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同时可以对典型钢种、规格建立板形预测模型、微观组织和性能预测(再结晶、织构、硬度)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可开展工艺过渡过程的优化,提高工艺过渡过程的稳定性和过渡期间带钢质量,降低带钢过渡卷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退火工艺能耗。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研发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产业化;

样机:

已投入成本:150 万元。
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曾在宝钢、武钢、太钢、首钢迁钢等公司应用。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大概金额):80 万元。


技术优势:

带钢连续热处理(退火、热浸镀、涂层干燥等)工艺模型涵盖如下内容:
1. 带钢温度演变模型:基于热工原理预测稳态工况和工艺过渡工况下带钢的温度演变规律,该模型耦合了加热、冷却设备的理论模型。(核心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2. 工艺优化算法开发:重点针对工艺过渡工况,工艺过渡时间最短、产品质量影响最小为目标,开发钢种、规格、热处理制度等工况切换时的热处理制度优化策略。(核心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3. 板形预测模型:采用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炉内带钢板形()预测模型,优化炉内张力设置。(可选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4. 力学性能预测模型:通过材料模拟退火实验,获得材料力学性能与退火工况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前预测带钢再结晶、力学性能等。(可选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性能指标:

通过该模型进行工艺优化,工艺过渡工况持续的时间可以压缩 50%左右(视机组状况,该时间压缩比例有变化)
1. 通过热工机理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可选择直接接入实时生产数据),预测工艺过渡过程中设备的特性。
2. 基于可行工况集的优化算法,能够适应现场快节奏的优化需求,通过工艺优化,达到节能的目的。
3. 可选择板形预测、再结晶、力学性能预测等其它功能模块。
4. 对带钢温度的仿真精度为 4%90%以上的命中率)。


市场分析:

具有冷轧带钢连续热处理、涂镀等工艺的钢铁企业。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该模型进行工艺优化,可以提高带钢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工艺过渡过程的优化,可以降低过渡带钢的使用,提高工艺切换过程的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成果亮点: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 1 项。
2. 成果来源:企业横向项目。
3. 技术先进性:国际先进。
4. 获奖情况:2018 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清洁高效连续退火关键技术”


合作方式:整体转让 技术许可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其它_____
成果简介:
采用热工理论建立带钢连续热处理(立式或卧式退火、热浸镀、涂层干燥等)工艺模型,预测工艺过渡过程中带钢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同时可以对典型钢种、规格建立板形预测模型、微观组织和性能预测(再结晶、织构、硬度)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可开展工艺过渡过程的优化,提高工艺过渡过程的稳定性和过渡期间带钢质量,降低带钢过渡卷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退火工艺能耗。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研发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产业化;

样机:

已投入成本:150 万元。
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曾在宝钢、武钢、太钢、首钢迁钢等公司应用。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大概金额):80 万元。


技术优势:

带钢连续热处理(退火、热浸镀、涂层干燥等)工艺模型涵盖如下内容:
1. 带钢温度演变模型:基于热工原理预测稳态工况和工艺过渡工况下带钢的温度演变规律,该模型耦合了加热、冷却设备的理论模型。(核心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2. 工艺优化算法开发:重点针对工艺过渡工况,工艺过渡时间最短、产品质量影响最小为目标,开发钢种、规格、热处理制度等工况切换时的热处理制度优化策略。(核心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3. 板形预测模型:采用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炉内带钢板形()预测模型,优化炉内张力设置。(可选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4. 力学性能预测模型:通过材料模拟退火实验,获得材料力学性能与退火工况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前预测带钢再结晶、力学性能等。(可选模型,已有实施案例)


性能指标:

通过该模型进行工艺优化,工艺过渡工况持续的时间可以压缩 50%左右(视机组状况,该时间压缩比例有变化)
1. 通过热工机理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可选择直接接入实时生产数据),预测工艺过渡过程中设备的特性。
2. 基于可行工况集的优化算法,能够适应现场快节奏的优化需求,通过工艺优化,达到节能的目的。
3. 可选择板形预测、再结晶、力学性能预测等其它功能模块。
4. 对带钢温度的仿真精度为 4%90%以上的命中率)。


市场分析:

具有冷轧带钢连续热处理、涂镀等工艺的钢铁企业。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该模型进行工艺优化,可以提高带钢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工艺过渡过程的优化,可以降低过渡带钢的使用,提高工艺切换过程的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成果亮点: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 1 项。
2. 成果来源:企业横向项目。
3. 技术先进性:国际先进。
4. 获奖情况:2018 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清洁高效连续退火关键技术”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