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38101]蜂海绵骨针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其他

联系人:陈铭

所在地:福建厦门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一、项目简介
  蜂海绵骨针(Sponge Haliclona sp。 Spicules, SHS)是呈游离的双尖针状结构(蜂海绵及蜂海绵骨针的形态结构,其末端尖锐,尺寸稳定,机械强度高,可刺入角质层打开皮肤屏障,并长时间滞留于皮肤角质层形成大量持续存在的微通道,从而提高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经皮吸收。蜂海绵骨针作用与皮肤后,皮肤角质层屏障可逐渐自愈,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创伤。蜂海绵骨针使用的剂量非常灵活,促渗强度也可以通过使用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还可以应用于不同面积的病灶部位。此外,通过联合脂质体、表面修饰等方式,蜂海绵骨针皮肤促渗效果及范围显著提高与扩大,因此蜂海绵骨针非常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用辅料,作为一种新型微针用于皮肤给药的物理促渗,应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疫苗制剂及医学美容等领域。
  二、技术成熟度
  蜂海绵骨针技术目前已申请四项发明专利。
  1。一种皮肤促渗方法及其促渗剂
  2。一种经皮吸收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用途
  3。一种表面修饰硅烷基的蜂海绵骨针及其制备方法
  4。一种在海绵骨针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制备方法
  蜂海绵骨针一代技术,蜂海绵骨针作为一种新型微针用于皮肤给药的物理促渗,并可有效促进一系列亲水性生物大分子的经皮吸收(已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 CN2016102679355; WO2017/186046 A1),
  蜂海绵骨针二代技术:蜂海绵骨针与纳米脂质体产生协同作用,也进一步增加玻尿酸(MW:200-250K)的经皮吸收。蜂海绵骨针、脂质体(CL)和柔性脂质体(FL)单独使用均可增加玻尿酸的经皮吸收,但蜂海绵骨针与脂质体联合使用后,吸收效果显著增强,尤其是蜂海绵骨针与 FL 的联合使用,吸收可达 37。9%。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一项国内专利(专利名称: 一种经皮吸收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用途,申请号:201710666564。2)和一项 PCT 专利(申请号为 201710666564。2,专利名称:一种经皮吸收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用途)。
  蜂海绵骨针四代技术:CY7 标记实验,我们在蜂海绵骨针表面成功地标记了CY7 荧光,这一突破为蜂海绵骨针的体内外追踪实验提供了可能性。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一项国内专利(专利名称: 一种在海绵骨针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制备方法)
  蜂海绵骨针五代技术:丁基、辛基化学修饰及 GFP 绿色荧光蛋白吸附实验在骨针表面进行丁基、辛基修饰后,与 GFP 绿色荧光蛋白成功吸附,在冷冻
  干燥后骨针表面仍带有大量荧光,通过透皮实验,观察到骨针吸附的 GFP 顺利经骨针携带释放入细胞,标志着骨针直接携带药物等活性成分进入皮肤得以实现
  。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一项国内专利(专利名称: 一种表面修饰硅烷基的蜂海绵骨针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 201811175149。8)
  GFP 的骨针;B 辛基修饰的物理吸附了 GFP 的骨针; C 冻干后的丁基修饰的物理吸附了 GFP 的骨针;D 冻干后的辛基修饰的物理吸附了 GFP 的骨针;E, F 丁基、辛基修饰蜂海绵骨针吸附的绿色荧光蛋白经透皮释放进入皮肤。
  上述蜂海绵骨针技术路线清晰、操作流程稳定、工艺成熟可靠。
  三、应用范围
  蜂海绵骨针可广泛用于化妆品、皮肤疾病(银屑病)治疗、胰岛素输送、疫苗输送等领域。
  四、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主要原料蜂海绵,目前国内供应充足。普通蜂海绵骨针年产 1 吨,预计投资
  150 万元,年销售额 500 万元。蜂海绵骨针化妆品年产 10 万套,预计投资 30 万元(不包含 GMP 车间搭建、设备),销售额 500 万元。
  五、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联合生产,具体合作方式可商议。

  一、项目简介
  蜂海绵骨针(Sponge Haliclona sp。 Spicules, SHS)是呈游离的双尖针状结构(蜂海绵及蜂海绵骨针的形态结构,其末端尖锐,尺寸稳定,机械强度高,可刺入角质层打开皮肤屏障,并长时间滞留于皮肤角质层形成大量持续存在的微通道,从而提高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经皮吸收。蜂海绵骨针作用与皮肤后,皮肤角质层屏障可逐渐自愈,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创伤。蜂海绵骨针使用的剂量非常灵活,促渗强度也可以通过使用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还可以应用于不同面积的病灶部位。此外,通过联合脂质体、表面修饰等方式,蜂海绵骨针皮肤促渗效果及范围显著提高与扩大,因此蜂海绵骨针非常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用辅料,作为一种新型微针用于皮肤给药的物理促渗,应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疫苗制剂及医学美容等领域。
  二、技术成熟度
  蜂海绵骨针技术目前已申请四项发明专利。
  1。一种皮肤促渗方法及其促渗剂
  2。一种经皮吸收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用途
  3。一种表面修饰硅烷基的蜂海绵骨针及其制备方法
  4。一种在海绵骨针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制备方法
  蜂海绵骨针一代技术,蜂海绵骨针作为一种新型微针用于皮肤给药的物理促渗,并可有效促进一系列亲水性生物大分子的经皮吸收(已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 CN2016102679355; WO2017/186046 A1),
  蜂海绵骨针二代技术:蜂海绵骨针与纳米脂质体产生协同作用,也进一步增加玻尿酸(MW:200-250K)的经皮吸收。蜂海绵骨针、脂质体(CL)和柔性脂质体(FL)单独使用均可增加玻尿酸的经皮吸收,但蜂海绵骨针与脂质体联合使用后,吸收效果显著增强,尤其是蜂海绵骨针与 FL 的联合使用,吸收可达 37。9%。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一项国内专利(专利名称: 一种经皮吸收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用途,申请号:201710666564。2)和一项 PCT 专利(申请号为 201710666564。2,专利名称:一种经皮吸收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用途)。
  蜂海绵骨针四代技术:CY7 标记实验,我们在蜂海绵骨针表面成功地标记了CY7 荧光,这一突破为蜂海绵骨针的体内外追踪实验提供了可能性。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一项国内专利(专利名称: 一种在海绵骨针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制备方法)
  蜂海绵骨针五代技术:丁基、辛基化学修饰及 GFP 绿色荧光蛋白吸附实验在骨针表面进行丁基、辛基修饰后,与 GFP 绿色荧光蛋白成功吸附,在冷冻
  干燥后骨针表面仍带有大量荧光,通过透皮实验,观察到骨针吸附的 GFP 顺利经骨针携带释放入细胞,标志着骨针直接携带药物等活性成分进入皮肤得以实现
  。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一项国内专利(专利名称: 一种表面修饰硅烷基的蜂海绵骨针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 201811175149。8)
  GFP 的骨针;B 辛基修饰的物理吸附了 GFP 的骨针; C 冻干后的丁基修饰的物理吸附了 GFP 的骨针;D 冻干后的辛基修饰的物理吸附了 GFP 的骨针;E, F 丁基、辛基修饰蜂海绵骨针吸附的绿色荧光蛋白经透皮释放进入皮肤。
  上述蜂海绵骨针技术路线清晰、操作流程稳定、工艺成熟可靠。
  三、应用范围
  蜂海绵骨针可广泛用于化妆品、皮肤疾病(银屑病)治疗、胰岛素输送、疫苗输送等领域。
  四、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主要原料蜂海绵,目前国内供应充足。普通蜂海绵骨针年产 1 吨,预计投资
  150 万元,年销售额 500 万元。蜂海绵骨针化妆品年产 10 万套,预计投资 30 万元(不包含 GMP 车间搭建、设备),销售额 500 万元。
  五、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联合生产,具体合作方式可商议。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