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梁体沿纵桥向划分为若干节段,在预制场或工厂预制后,现场进行逐跨拼装,并施加预应力使之成整体并结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具有施工速度快、对周围交通影响小、质量控制易于实现、跨径适应范围大及耐久性良好、生命周期费用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PC连续梁、刚架、斜拉桥及拱桥的建设施工。
西南交通大学可持续混凝土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团队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对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提出了节段预制拼装桥梁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开展了大跨度高速铁路节段预制拼装桥梁试验研究和技术开发。在节段拼装桥梁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做出了研究贡献,为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今后的发展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应用领域与已推广使用情况:研究技术成果已前期成功应用于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漠谷河2#特大桥(桥梁全长1605.22m,其中56m简支箱梁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施工)的建设中,目前正积极在其他桥梁修建中推广。
知识产权情况: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四川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等在内的相关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0余篇,校企联合申请专利近30余项,主导编写各级技术标准8部,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等。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部分成果国际领先。
技术成熟度:规模化中试阶段。
团队简介:
可持续混凝土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团队由赵人达教授于1995年正式创建并领导,团队核心成员包括牟廷敏教授级高工、占玉林副教授、徐腾飞副教授、刘海波讲师、李福海高工、邓开来副教授、范碧琨高工等。秉承基础研究-结构开发-理论创新-工程推广的发展思路,聚焦艰险山区桥梁结构形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共获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等为代表的20余个课题支持,科研经费累计超过1000万元。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美国田纳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研究团队结成联合研究团队,形成了聚焦艰险山区可持续发展混凝土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技术研究团队联盟。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