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233292]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通用零部件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通过小试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厦门理工学院

进入空间

所在地:福建厦门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


  项目简介: 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项目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两款电池包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振动疲劳分析、机械冲击分析及优化改进,研究电池包结构的振动特性、疲劳寿命及耐冲击性能,旨在满足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中的振动、冲击试验要求(对应内容7。1和7。2部分)。规定中涉及到电路的部分,无法在模拟环境中体现。该方法规定电池需满足振动、机械冲击等的测试要求。厦门理工学院开展该蓄电池包在振动、机械冲击的仿真分析。

  对于随机振动问题分析:系统的自由模态、约束模态、随机振动激励下的系统响应、多循环振动下的疲劳响应。对于冲击问题,需要在规定的冲击条件下,评估系统的完整性。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随着能源的紧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今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安全、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和其他交通工具一样,电动汽车必须综合考虑各部件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电池箱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保证动力电池及其内部器件安全的屏障,其结构强度关系到电池的正常安全使用。 技术成熟程度 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两款电池包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振动疲劳分析、机械冲击分析及优化改进,研究电池包结构的振动特性、疲劳寿命及耐冲击性能等,采用计算机相关软件仿真分析对电池箱在颠簸路况极限载荷下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使箱体的应力分布更为合理,达到提高箱体结构强度的目的。

  项目效益分析:通过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改进后的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电池箱的自由模态前10阶频和约束模态前10阶率均大于路面激励频率,抗震性能良好。 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投产条件:20万元-200万元 预期经济效益:50万元-10000万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


  项目简介: 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项目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两款电池包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振动疲劳分析、机械冲击分析及优化改进,研究电池包结构的振动特性、疲劳寿命及耐冲击性能,旨在满足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中的振动、冲击试验要求(对应内容7。1和7。2部分)。规定中涉及到电路的部分,无法在模拟环境中体现。该方法规定电池需满足振动、机械冲击等的测试要求。厦门理工学院开展该蓄电池包在振动、机械冲击的仿真分析。

  对于随机振动问题分析:系统的自由模态、约束模态、随机振动激励下的系统响应、多循环振动下的疲劳响应。对于冲击问题,需要在规定的冲击条件下,评估系统的完整性。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随着能源的紧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今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安全、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和其他交通工具一样,电动汽车必须综合考虑各部件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电池箱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保证动力电池及其内部器件安全的屏障,其结构强度关系到电池的正常安全使用。 技术成熟程度 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两款电池包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振动疲劳分析、机械冲击分析及优化改进,研究电池包结构的振动特性、疲劳寿命及耐冲击性能等,采用计算机相关软件仿真分析对电池箱在颠簸路况极限载荷下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使箱体的应力分布更为合理,达到提高箱体结构强度的目的。

  项目效益分析:通过电池箱体振动冲击仿真分析改进后的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电池箱的自由模态前10阶频和约束模态前10阶率均大于路面激励频率,抗震性能良好。 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投产条件:20万元-200万元 预期经济效益:50万元-10000万元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