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脚踏自动给水装置,专利号201420504254.2。
一、专利特点
本专利适用于公共场所进行给水控制,尤其适用于卫生间小便斗、洗手龙头、淋浴喷头等。目前上述部位给水开关控制主要有手动按压控制和红外感应控制两种类型。手动按压控制为机械式,用于公共场所时,存在按压手柄或按钮不能做到定期清洗,存在细菌传播风险,许多人甚至因此不进行按压或开后不关,造成水的浪费。红外感应控制方式结构较复杂,价格较昂贵,且损坏后修理较困难。经检索,目前已出现了一些脚踏式给水装置,这些装置基本都设置一个脚踏板,用水时需要使用者伸一只脚去踩脚踏板开启水阀,这种使用方式不够方便,对身体本来就不便的老年人或病人来说使用更是困难。
本专利自动给水装置包括面板、底座、支架、杠杆、摆杆、给水阀组成,在底盘中设置四根相交叉的杠杆,它们的一端与底盘的四个边角位置的小立柱活动连接。有两根杠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摆杆上的小立柱上,另外两根杠杆的一头同上述两根杠杆中心位置连接。固定在面板上四个边角上的四个支架同四根杠杆上的突起相锲合。当面板受人体踩踏压力时,压力由四个支架下的小立柱传递给四根杠杆,杠杆压迫摆杆向下摆动,进而压迫带复位弹簧的给水阀打开阀门出水。当脚离开面板时,给水阀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关闭阀门,停止出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带复位弹簧的给水阀可采用压力开关及电磁阀代替,当面板承受人体压重时,摆杆向下摆动打开压力开关,压力开关连接电磁阀,电磁阀通电,阀门打开出水。当人脚离开面板时,压力撤除,压力开关复位,电磁阀断电,阀门关闭不再出水。
二、市场竞争力分析
目前市场上基本无同类产品,本专利产品与原有的红外控制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造价低,本产品结构简单,生产无特殊要求,本产品投产后售价可控制在红外控制装置的四分之一;2、使用维修方便,本产品为机械结构,较之光电结构不易损坏,同时维修也较方便。
三、前景分析
本产品市场前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目前市场上产品众多,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才能抓住市场即所谓“眼球经济”,本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造型新颖,容易吸引人注意,进而激起购买欲。
2、在强调节约能源的今天,本产品可以说是顺应了潮流,售价不高又能起到节水的目的,也可用于原有管网的改造,因此本产品应用很广。
3、本产品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结构简单。
综上情况,本产品具有较好的前景。
四、图片说明
本实用新型自动给水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未示,由面板1、底座2、副杠杆5、主杠杆7、面板支架6、摆杆8、给水阀9构成。如图2所示,方形底座2安置于地面14中,在底座的四角部位固定了四根小立柱3,底座中央设置了四根相互交叉的杠杆,其中两根为主杠杆7,两根为副杠杆5。固定在面板上四个边角上的四个支架6同四根杠杆上的突起11相锲合。如图2所示每根杠杆的一端均与一根小立柱3活动连接,两根副杠杆的另一端悬空连接在两根主杠杆7的中心位置附近,两根主杠杆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摆杆8上部的小立柱12活动连接。摆杆8位于底座中央,其一端与固定在底座上的主立柱4活动连接,另一端搁置于带复位弹簧的给水阀9弹出的压杆上。所述摆杆受到小立柱12传来的压力时,可绕主立柱4顶部的活动承重支座向下摆动,摆杆端部设有限位弯头15,可避免摆杆摆动较大时对阀体造成破坏。当使用者站立在装置面板上时,面板受到人体压重后将重力传递给四个支架,并通过支架下立柱作用力于杠杆5和杠杆7,杠杆7通过摆杆上的小立柱12压迫摆杆8向下摆动。摆杆向下摆动时压迫给水阀9弹出的压杆向下运动,给水阀打开,管道10处于通水状态。使用者离开面板,面板压重撤除,摆杆8将不再受到杠杆传来压力,就不能压迫给水阀压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给水阀压杆弹出,给水阀关闭,管道10处于关闭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给水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带复位弹簧的给水阀可采用压力开关及电磁阀代替。在此种方式下,如图3和图4所示,16为压力开关,17为连接电磁阀的控制线,18为电磁阀,19为管道。当面板承受人体压重时,摆杆向下摆动的同时对压力开关16施加压力,压力开关在压力作用下接通电源,控制线路17处于通电状态,与其相连接的电磁阀18打开阀门出水。当使用者离开面板时,压力撤除,压力开关在弹簧作用下复位,电磁阀断电,阀门关闭不再出水。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局部改进。为提高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防潮性,底座顶面可略高于地面14,底座与面板连接处可嵌填压缩性能较强的密封材料,如图所示13。为方便安装及检修拆卸,面板支架6下的小立柱可做成管状,安装时将上述管状小立柱卡入杠杆突起11即可。因为面板只通过支架立柱搁置于杠杆上,在检修时上抬面板即可将其卸下。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