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在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缺血性脑病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细胞取材方便,干细胞的原代细胞采集符合国家标准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及美国血库协会(AABB)\国际细胞治疗基金会(FACT)标准要求。该干细胞技术克服了免疫原性,细胞分化可塑性低,归巢性好、避免了多能干细胞可能的临床致畸胎瘤毒副作用。在血管再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血管细胞修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治疗I临床肢体缺血,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改善血管移植物的通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定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为基因治疗导向载体和靶细胞。应用血管细胞治疗心脑血管损伤疾病将是很有前途的新医疗方法,比如对血脑屏障的修复和大脑的保护极具钱景。
风险分析与发展方向
目前国际上已经完成了干细胞对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老年痴呆症、重症肝炎、角膜病和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治疗的动物实验,并陆续开展临床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10年5月,在NIH注册的全球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共有3036项。从干细胞领域开展临床试验的研究阶段来看,I期临床研究911项,II期临床研究1586项,III期临床研究407项,IV期临床研究71项。大部分临床试验都集中在临床I期和II期阶段,即研究干细胞相关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特征和药物的疗效,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从开展临床试验的疾病种类来看,以免疫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和血液疾病居多。其中开展免疫系统疾病干细胞相关疗法的研究有1344项,淋巴系统疾病1126项,血液疾病1002项,白血病1113项。
尽管现阶段实现干细胞产品的真正产业化转化和销售还有困难,但是一些在干细胞领域领先的企业已经研发出多种产品,干细胞领域展现出的光明发展前景也逐渐将许多生物医药企业吸引到干细胞产品研发的行列,而许多以干细胞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都为干细胞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带来希望。目前,国际上很少有干细胞产品进入市场(不包括组织工程产品和器官移植产品),大部分干细胞产品仍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然而,这丝毫不会减少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对这个领域的向往,大量的资金正在不断的涌入这个前沿领域中。 2008年11月,辉瑞公司(Pfizer)投资5亿美元建立了一个新的子公司——辉瑞再生药物公司,开展成体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2009年4月,Genzyme公司投资3.3亿美元,与Osiris Therapeutics公司合作开发两种成干细胞疗法。这些资金的注入加快了干细胞产品的研发,为干细胞医疗产业的形成带来了希望。
与药物开发相比,活体细胞与组织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难度更大、风险更高。为提高移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我们建立了系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干细胞质控技术标准,利用干细胞生物学与技术发展的科研成果,系统地分析干细胞的特征,包括表面分子表达的定量指标、基因表达图谱、标准分化能力的定量与定性标准、微生物或其他可能有害物质的定量标准等。
我国干细胞发展现状、研发机构及重点企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1992年,中国骨髓库正式接受捐赠。2002年,北京建立了脐带血干细胞库。2009年,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转化基地在上海成立,干细胞技术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当前,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将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方向,中国把干细胞研究列入了国家863和973计划。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技术只是在最近5年才取得重大突破,人类干细胞产业化发展在国外和我国都刚刚起步。我国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是我国与西方国家“起跑点”最接近的重大科学领域之一。
目前干细胞已出台监管法规:
1.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试行)
2.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3.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4. 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欧盟\美国)
《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适用于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项目的申报和备案,以及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和监管。
《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规定了基地的遴选原则: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需具备独立开展干细胞制品质量评价能力,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强调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的要求与规范。
干细胞面临监管政策相对滞后、行业准入标准缺失会,但同时干细胞领域的相关扶持和政策优惠。我们以专利为导向占据优势地位。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