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06683]真菌杀虫剂新型发酵工程产业化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真菌杀虫剂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类别,其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能力及与环境的相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真菌杀虫剂产业近二十年得到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注册的真菌杀虫剂产品已达70多个。中国大规模应用真菌杀虫剂防治农林害虫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但从中国真菌杀虫剂行业的现状来看,总体生产技术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污染率较高而发酵效率较低,在产品干燥上往往采取晾干甚至晒干的方法,从而大大影响了孢子的活力。在分离技术上也存在缺陷,致使高孢粉的纯度不够。以上工艺水平使得真菌杀虫剂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严格的控制,使在真菌杀虫剂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与产量上都亟需得到提高。在新产品的创制上,中国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美国登记注册的真菌杀虫剂产品剂型多样、品种多样、防治对象多样,而中国数十年来使用的一直是粉剂一种剂型,严重限制了真菌杀虫剂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和行业自身的发展。因此,通过真菌杀虫剂的发酵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建设,来提升真菌杀虫剂产业的科技与商业水平,改变中国真菌杀虫剂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生产工艺落后和生产剂型单一的缺陷,是促进该产业的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高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水平,丰富真菌杀虫剂的产品结构,提升中国真菌杀虫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国农林业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更多高效的真菌杀虫剂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项目技术均为自有技术,技术来源于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和安徽省“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经小试生产,已获得成功,具有较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现有工艺技术改变了中国真菌杀虫剂生产工艺的粗放模式,使得真菌杀虫剂产品的质量得到严格控制,使得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均得到极大提高。与原有技术相比,新型封闭式固态发酵新工艺使染菌率降低在0.1%以下,发酵周期缩短20%以上,发酵水平比常规固态发酵提高1-2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开发的粉剂在含孢量等指标上全面超过现有技术标准;无纺布菌剂的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日本日东电工的产品标准。新的封闭式培养工艺,有效地缩短了发酵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新的干燥系统改变了过去自然干燥模式,大大提高了活孢率,降低了孢子含水率,有效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技术指标:相关技术已获得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林用真菌杀虫剂的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证书编号:96-368;“白僵菌混合粉剂的研制”,证书编号:96-256;“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新技术及其真菌杀虫剂大规模化生产”,中科院成鉴字[2005]第005号),并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球孢白僵菌无纺布菌条生产工艺,公告号:1419824;金龟子绿僵菌无纺布菌条生产工艺,公告号:1419823;白僵菌油剂生产工艺方法,公告号:031133193),在真菌杀虫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工艺与剂型加工研究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改变了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几十年来存在的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和剂型单一的局面,创立了真菌杀虫剂新型固态发酵新工艺,提高效率一倍以上,同时开发出多个真菌杀虫剂新剂型,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极大提高了中国真菌杀虫剂的产业化水平、丰富了中国真菌杀虫剂的产品结构。项目的实施将使成果得到更好地转化,使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在科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中国真菌杀虫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与方法,提升了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的竞争力,为中国菌杀虫剂企业设立了高科技企业样板。投资估算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万元。预计资金来源。建成一个年产10-15吨纯孢粉生产或50-70吨剂型的加工能力的现代化真菌杀虫剂生产厂,可实现销售收入700-1200万元。静态经济指标(初步分析):投资利润率:38.68%(税后);投资利税率:70.52%;销售利润率:57.71%;投资回收期(静态):2.6年。从直接经济效益来说,70吨的真菌杀虫剂产品本身的将有超过千万元的销售收入,可用于数百万亩农业生产中害虫防治。可充分供应该项目产品的应用推广基地,如安徽和县蔬菜基地和砀山水果基地等。安徽和县有几十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是华东地区有名的蔬菜产地,其蔬菜供应着上海、南京、马鞍山、合肥、芜湖等城市的菜篮子。蔬菜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当地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广大菜农的经济收入。利用项目产品生产绿色蔬菜不仅可提高和县蔬菜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使全县蔬菜增值达数千万元。在砀山数十万亩果园应用该项目产品还可直接增加水果的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初步估计,项目建成后,可使数十万房农民受益,增加收入逾亿元。另外,由中试生产工艺带动所导致的其它真菌杀虫剂企业的技术改革,将会全面提升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使他们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的发展。因此,项目的建成具有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从生态效益来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化学农药用量近一百万吨。巨大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河流、土壤、植物、动物等均遭到严重污染,这种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对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真菌杀虫剂由于其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在应用上受到国际粮农组织的推荐,应用时不存在化学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残留、害虫高抗性及害虫再猖獗”的危险,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推广将极大促进真菌杀虫剂的使用,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是十分巨大且意义深远的。
真菌杀虫剂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类别,其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能力及与环境的相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真菌杀虫剂产业近二十年得到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注册的真菌杀虫剂产品已达70多个。中国大规模应用真菌杀虫剂防治农林害虫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但从中国真菌杀虫剂行业的现状来看,总体生产技术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污染率较高而发酵效率较低,在产品干燥上往往采取晾干甚至晒干的方法,从而大大影响了孢子的活力。在分离技术上也存在缺陷,致使高孢粉的纯度不够。以上工艺水平使得真菌杀虫剂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严格的控制,使在真菌杀虫剂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与产量上都亟需得到提高。在新产品的创制上,中国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美国登记注册的真菌杀虫剂产品剂型多样、品种多样、防治对象多样,而中国数十年来使用的一直是粉剂一种剂型,严重限制了真菌杀虫剂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和行业自身的发展。因此,通过真菌杀虫剂的发酵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建设,来提升真菌杀虫剂产业的科技与商业水平,改变中国真菌杀虫剂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生产工艺落后和生产剂型单一的缺陷,是促进该产业的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高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水平,丰富真菌杀虫剂的产品结构,提升中国真菌杀虫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国农林业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更多高效的真菌杀虫剂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项目技术均为自有技术,技术来源于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和安徽省“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经小试生产,已获得成功,具有较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现有工艺技术改变了中国真菌杀虫剂生产工艺的粗放模式,使得真菌杀虫剂产品的质量得到严格控制,使得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均得到极大提高。与原有技术相比,新型封闭式固态发酵新工艺使染菌率降低在0.1%以下,发酵周期缩短20%以上,发酵水平比常规固态发酵提高1-2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开发的粉剂在含孢量等指标上全面超过现有技术标准;无纺布菌剂的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日本日东电工的产品标准。新的封闭式培养工艺,有效地缩短了发酵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新的干燥系统改变了过去自然干燥模式,大大提高了活孢率,降低了孢子含水率,有效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技术指标:相关技术已获得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林用真菌杀虫剂的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证书编号:96-368;“白僵菌混合粉剂的研制”,证书编号:96-256;“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新技术及其真菌杀虫剂大规模化生产”,中科院成鉴字[2005]第005号),并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球孢白僵菌无纺布菌条生产工艺,公告号:1419824;金龟子绿僵菌无纺布菌条生产工艺,公告号:1419823;白僵菌油剂生产工艺方法,公告号:031133193),在真菌杀虫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工艺与剂型加工研究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改变了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几十年来存在的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和剂型单一的局面,创立了真菌杀虫剂新型固态发酵新工艺,提高效率一倍以上,同时开发出多个真菌杀虫剂新剂型,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极大提高了中国真菌杀虫剂的产业化水平、丰富了中国真菌杀虫剂的产品结构。项目的实施将使成果得到更好地转化,使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在科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中国真菌杀虫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与方法,提升了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的竞争力,为中国菌杀虫剂企业设立了高科技企业样板。投资估算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万元。预计资金来源。建成一个年产10-15吨纯孢粉生产或50-70吨剂型的加工能力的现代化真菌杀虫剂生产厂,可实现销售收入700-1200万元。静态经济指标(初步分析):投资利润率:38.68%(税后);投资利税率:70.52%;销售利润率:57.71%;投资回收期(静态):2.6年。从直接经济效益来说,70吨的真菌杀虫剂产品本身的将有超过千万元的销售收入,可用于数百万亩农业生产中害虫防治。可充分供应该项目产品的应用推广基地,如安徽和县蔬菜基地和砀山水果基地等。安徽和县有几十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是华东地区有名的蔬菜产地,其蔬菜供应着上海、南京、马鞍山、合肥、芜湖等城市的菜篮子。蔬菜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当地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广大菜农的经济收入。利用项目产品生产绿色蔬菜不仅可提高和县蔬菜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使全县蔬菜增值达数千万元。在砀山数十万亩果园应用该项目产品还可直接增加水果的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初步估计,项目建成后,可使数十万房农民受益,增加收入逾亿元。另外,由中试生产工艺带动所导致的其它真菌杀虫剂企业的技术改革,将会全面提升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使他们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中国真菌杀虫剂产业的发展。因此,项目的建成具有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从生态效益来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化学农药用量近一百万吨。巨大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河流、土壤、植物、动物等均遭到严重污染,这种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对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真菌杀虫剂由于其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在应用上受到国际粮农组织的推荐,应用时不存在化学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残留、害虫高抗性及害虫再猖獗”的危险,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推广将极大促进真菌杀虫剂的使用,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是十分巨大且意义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