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501799]新型真菌农药创制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组,经2003-2005年3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一、创制了多功能菌株快速筛选模型:构建了“几丁质平板筛选、几丁质酶活性测定、杀线虫活性测定,生化诱变”的菌株快速筛选模型,该模型能在室内进行大量菌株的快速筛选。应用该筛选模型从169株淡紫拟青霉菌株和198株厚孢轮枝菌中获得优良的生产菌株淡紫拟青霉PL89和厚孢轮枝菌VC28。PL89具有杀线虫、杀菌与化学杀线虫兼容等功能,耐盐碱能力强,在磷镁离子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PL89制剂田间施用之后,可以在植物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定殖,具有很强的后效和对作物有长期保护的作用。二、开发了环保廉价的功能性培养基:研制了以虾蟹壳为主要配方的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营养适宜、价格低廉、无毒环保、功效多样。经测定该培养基粗蛋白含量达17.1%、磷1.67%、钾0.62%、镁0.80%、钠1.22%、碳酸钙25.8%、锌47.1μg/g、铜47.1μg/g。虾壳是水产品下脚料,若不加以利用则可能成为废弃物污染环境。用于生防真菌的发酵基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利环境保护。虾蟹壳主要成分几丁质含量达58%-85%,几丁质经降解成为壳聚糖和寡聚糖,在作物上施用有防病、营养、促生功效。三、真菌发酵工艺有突破性:构建了“利用速生抗逆高效菌株,特殊功能性培养基,微循环产孢液体发酵,高孢量接种与开放式固体发酵”的真菌液固两相发酵工艺。该工艺突破了真菌发酵周期长、易受杂菌污染、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技术瓶颈。真菌固体发酵时间比过去缩短了1/2,孢子产量达100-120亿/克。固相发酵培养采用抗污染开放式培养技术,采用无尘粉碎和配制技术,实现制剂清洁生产。四、研究开发具有推广前景的新产品:采用综合配制实现产品多元化。淡紫拟青霉高孢量发酵生产的品种有孢子原粉剂和可湿性孢子粉剂;利用深层发酵和螯合技术生产的品种有拟青霉壳聚糖铜和拟青霉壳聚糖铜锌;淡紫拟青霉与微生物肥结合生产的产品有杀线虫生物药肥。淡紫拟青霉PL893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在福州、泉州和龙岩多个地区进行防治试验,对黄瓜、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达72.5%、76.9%,黄瓜枯萎病株比对照减少70%,番茄青枯病株减少40%;甜椒增产49.3%-58.7%。五、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和生产工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PL89菌株和厚孢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VC28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作为用于专利程序的菌种保存,编号分别为:CGMCCNo.1109和CGMCCNo.1110。“一种淡紫拟青霉新菌株及其利用虾壳制备杀线虫剂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0510042141.0)。《杀线虫菌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获200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该项目组,经2003-2005年3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一、创制了多功能菌株快速筛选模型:构建了“几丁质平板筛选、几丁质酶活性测定、杀线虫活性测定,生化诱变”的菌株快速筛选模型,该模型能在室内进行大量菌株的快速筛选。应用该筛选模型从169株淡紫拟青霉菌株和198株厚孢轮枝菌中获得优良的生产菌株淡紫拟青霉PL89和厚孢轮枝菌VC28。PL89具有杀线虫、杀菌与化学杀线虫兼容等功能,耐盐碱能力强,在磷镁离子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PL89制剂田间施用之后,可以在植物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定殖,具有很强的后效和对作物有长期保护的作用。二、开发了环保廉价的功能性培养基:研制了以虾蟹壳为主要配方的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营养适宜、价格低廉、无毒环保、功效多样。经测定该培养基粗蛋白含量达17.1%、磷1.67%、钾0.62%、镁0.80%、钠1.22%、碳酸钙25.8%、锌47.1μg/g、铜47.1μg/g。虾壳是水产品下脚料,若不加以利用则可能成为废弃物污染环境。用于生防真菌的发酵基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利环境保护。虾蟹壳主要成分几丁质含量达58%-85%,几丁质经降解成为壳聚糖和寡聚糖,在作物上施用有防病、营养、促生功效。三、真菌发酵工艺有突破性:构建了“利用速生抗逆高效菌株,特殊功能性培养基,微循环产孢液体发酵,高孢量接种与开放式固体发酵”的真菌液固两相发酵工艺。该工艺突破了真菌发酵周期长、易受杂菌污染、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技术瓶颈。真菌固体发酵时间比过去缩短了1/2,孢子产量达100-120亿/克。固相发酵培养采用抗污染开放式培养技术,采用无尘粉碎和配制技术,实现制剂清洁生产。四、研究开发具有推广前景的新产品:采用综合配制实现产品多元化。淡紫拟青霉高孢量发酵生产的品种有孢子原粉剂和可湿性孢子粉剂;利用深层发酵和螯合技术生产的品种有拟青霉壳聚糖铜和拟青霉壳聚糖铜锌;淡紫拟青霉与微生物肥结合生产的产品有杀线虫生物药肥。淡紫拟青霉PL893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在福州、泉州和龙岩多个地区进行防治试验,对黄瓜、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达72.5%、76.9%,黄瓜枯萎病株比对照减少70%,番茄青枯病株减少40%;甜椒增产49.3%-58.7%。五、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和生产工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PL89菌株和厚孢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VC28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作为用于专利程序的菌种保存,编号分别为:CGMCCNo.1109和CGMCCNo.1110。“一种淡紫拟青霉新菌株及其利用虾壳制备杀线虫剂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0510042141.0)。《杀线虫菌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获200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