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技术属于林业(220)、森林保护(22030)技术领域。 1.主要内容 (1)杀虫抑菌有毒植物的筛选 首次明确了黑龙江省杀虫植物共计65科、195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种:裸子植物2科,4种:被子植物57科,181种。从21种杀虫植物中筛选出杀虫效果好、药效稳定的杀虫植物6种:豚草、走马芹、白屈菜、藜芦、茵陈蒿及狼毒大戟,澄清了主要杀虫植物的杀虫活性部位及作用方式。 (2)杀虫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冷浸—超声联合提取法、榨汁离心法及超临界等提取方法,确定了白屈菜在实验室中提取少量活性物质适合用索氏提取法,而实际生产则应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走马芹杀虫活性成分用超声波提取法效果最好,9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料液比1: 9效果最佳:得出豚草杀虫抑菌活性物质选用200ml的90%无水乙醇溶液,超声提取40min为最佳提取工艺。 (3)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明确了白屈菜、走马芹、豚草杀虫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白屈菜活性成分主要是异哇琳生物碱,其中以白屈菜碱含量最为丰富,白屈菜活性碱中主要还有黄连碱、血根碱、四氢黄连碱隐品碱和小檗碱等。走马芹活性成分分别是白当归素、氧化前胡水合物、佛手柑内酯、花椒毒酚、二氢山芹醇当归酸内酯、10-庚基-10辛基-二十烷、阿拉伯糖基洋芹素、7α-羟基豆甾醇、sec.-O-β-D-glucopyra-nosyl-?-byakangelicin、β-胡萝卜甙、marmesinin、β-谷甾醇。豚草主要是绿原酸、二氢豚草素、豚草素、冠裸穗豚草素及银胶菊酯5种杀虫抑菌活性成分。 (4)抗光解植物源微胶囊剂的制备及生产工艺 筛选出配制抗光解植物源微胶囊剂所用助剂--偶联剂和着色剂(壳聚糖和炭黑),确定了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和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建立了其生产工艺流程,制备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悬浮剂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浓度为0.8%,阿拉伯胶浓度为2.5%,芯壁比为1:1.5,成囊pH值3.8,成囊时间70 min。 (5)植物源杀虫(抑菌)制剂毒力测定与安全试验 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3种林木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效果从小到大的顺序为:Ⅰ(断肠草、茵陈蒿)<Ⅱ(白头翁、狼毒大戟)<Ⅲ(白藓)<Ⅳ(白屈菜、兴安藜芦、走马芹)<Ⅴ(兴安白芷)。用豚草稀释液对落叶松毛虫进行林间套笼药效防治,不同植物提取物对5种林木害虫作用效果波动程度为:Ⅰ(白屈菜、兴安白芷)<Ⅱ(白头翁、兴安藜芦)<Ⅲ(白藓、走马芹)。通过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检测不同杀虫植物提取物农药残留:白屈菜、白头翁、走马芹、白芷、狼毒、白藓、藜芦等对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均小于50%的标准,符合检测标准。 2.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在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建立3条微胶囊剂型加工生产线,开发研制出走马芹、黎芦、白屈菜等9种新型植物源杀虫微胶囊制剂及3种植物源烟雾剂,已经生产出植物源杀虫(抑菌)制剂3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52.25万元,税收40.52万元,利润约60万元。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381.7万元。产品除销往东北以外,还远销山东等地区。
该项技术属于林业(220)、森林保护(22030)技术领域。 1.主要内容 (1)杀虫抑菌有毒植物的筛选 首次明确了黑龙江省杀虫植物共计65科、195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种:裸子植物2科,4种:被子植物57科,181种。从21种杀虫植物中筛选出杀虫效果好、药效稳定的杀虫植物6种:豚草、走马芹、白屈菜、藜芦、茵陈蒿及狼毒大戟,澄清了主要杀虫植物的杀虫活性部位及作用方式。 (2)杀虫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冷浸—超声联合提取法、榨汁离心法及超临界等提取方法,确定了白屈菜在实验室中提取少量活性物质适合用索氏提取法,而实际生产则应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走马芹杀虫活性成分用超声波提取法效果最好,9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料液比1: 9效果最佳:得出豚草杀虫抑菌活性物质选用200ml的90%无水乙醇溶液,超声提取40min为最佳提取工艺。 (3)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明确了白屈菜、走马芹、豚草杀虫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白屈菜活性成分主要是异哇琳生物碱,其中以白屈菜碱含量最为丰富,白屈菜活性碱中主要还有黄连碱、血根碱、四氢黄连碱隐品碱和小檗碱等。走马芹活性成分分别是白当归素、氧化前胡水合物、佛手柑内酯、花椒毒酚、二氢山芹醇当归酸内酯、10-庚基-10辛基-二十烷、阿拉伯糖基洋芹素、7α-羟基豆甾醇、sec.-O-β-D-glucopyra-nosyl-?-byakangelicin、β-胡萝卜甙、marmesinin、β-谷甾醇。豚草主要是绿原酸、二氢豚草素、豚草素、冠裸穗豚草素及银胶菊酯5种杀虫抑菌活性成分。 (4)抗光解植物源微胶囊剂的制备及生产工艺 筛选出配制抗光解植物源微胶囊剂所用助剂--偶联剂和着色剂(壳聚糖和炭黑),确定了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和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建立了其生产工艺流程,制备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悬浮剂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浓度为0.8%,阿拉伯胶浓度为2.5%,芯壁比为1:1.5,成囊pH值3.8,成囊时间70 min。 (5)植物源杀虫(抑菌)制剂毒力测定与安全试验 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3种林木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效果从小到大的顺序为:Ⅰ(断肠草、茵陈蒿)<Ⅱ(白头翁、狼毒大戟)<Ⅲ(白藓)<Ⅳ(白屈菜、兴安藜芦、走马芹)<Ⅴ(兴安白芷)。用豚草稀释液对落叶松毛虫进行林间套笼药效防治,不同植物提取物对5种林木害虫作用效果波动程度为:Ⅰ(白屈菜、兴安白芷)<Ⅱ(白头翁、兴安藜芦)<Ⅲ(白藓、走马芹)。通过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检测不同杀虫植物提取物农药残留:白屈菜、白头翁、走马芹、白芷、狼毒、白藓、藜芦等对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均小于50%的标准,符合检测标准。 2.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在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建立3条微胶囊剂型加工生产线,开发研制出走马芹、黎芦、白屈菜等9种新型植物源杀虫微胶囊制剂及3种植物源烟雾剂,已经生产出植物源杀虫(抑菌)制剂3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52.25万元,税收40.52万元,利润约60万元。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381.7万元。产品除销往东北以外,还远销山东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