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立项背景 1.1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需求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森林、湿地在固碳吸排、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哥本哈根协议》上均把发展林业列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大会上,林业议题再次成为谈判的焦点。国际社会对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己形成广泛共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各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依据,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 1.2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评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也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2、研究内容 (1)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技术研究。 (2)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技术研究。 (3)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4)新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研究。 (5)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3、主要技术指标 (1)从森林生态系统看,2014年新疆绿洲人工林、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林等3大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9.49万元/h㎡、3.72万元/h㎡和3.58万元/h㎡;总价值分别为1073.28亿元、1157.92亿元和2659.60亿元。 (2)从主要林种看,2014年新疆农田农牧防护林、经济林、防风固沙林和水源涵养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8.09万元/h㎡、5.32万元/h㎡、3.58万元/h㎡和3.72万元/h㎡;总价值分别为668.31亿元、404.97亿元、2599.20亿元和1157.92亿元。 (3)形成了基于定位站联网的新疆生态系统多尺度监测技术1套; (4)制定了荒漠林、农田防护林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3套; (5)制定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指标体系1套; (6) 制定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数据管理标准1套; (7)制定了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技术手册1册; (8)研发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信息系统1套; (9)研发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判断软件1套; (10)构建了10余种树种的异速生长模型和碳储量估测模型; (11)计算机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2篇,硕士论文6篇; (12)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培养基层林业监测人员1200名。 4、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创新内容 4.1 解决的关键技术 (1)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体系构建。 (2)指征森林生态功能的长期定位联网动态监测技术。 (3)新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技术。 (4)采用数据同化、数据挖掘、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形成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集成应用技术。 (5)干旱区主要树种异速生长模型构建技术。 (6)基于B/S体系架构、WebGIS及SQL Server数据库的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4.2 创新点 (1)首次全面、系统地在准国家尺度上对新疆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摸清了新疆林业家底,为落实绿色新发展理念、建设团结稳定、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参考依据。 (2)构建了适应于干旱区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为干旱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提供依据和示范样板。 (3)从器官、个体、群落到生态系统的多尺度水平上,揭示了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内稳机制,探讨了土壤碳输入过程对干扰的响应,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理,为科学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依据。 (4)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监测逐级单元,完善分布式测算方法,构建了量化森林防护增产功能价值技术,为精确评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5)构建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动态评估。 5、应用前景预测 (1)为中国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林业建设成效的量化提供可参照的技术规范和生态参数群。 (2)为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及绿色GDP核算提供基础。 (3)为不同尺度区域生态工程实施提供诊断决策依据。 (4)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动态、实时评估提供了方便、快捷、直观的平台。 (5)为干旱区生态系统定位联网观测平台提供样板和示范。
1、立项背景 1.1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需求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森林、湿地在固碳吸排、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哥本哈根协议》上均把发展林业列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大会上,林业议题再次成为谈判的焦点。国际社会对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己形成广泛共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各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依据,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 1.2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评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也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2、研究内容 (1)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技术研究。 (2)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技术研究。 (3)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4)新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研究。 (5)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3、主要技术指标 (1)从森林生态系统看,2014年新疆绿洲人工林、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林等3大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9.49万元/h㎡、3.72万元/h㎡和3.58万元/h㎡;总价值分别为1073.28亿元、1157.92亿元和2659.60亿元。 (2)从主要林种看,2014年新疆农田农牧防护林、经济林、防风固沙林和水源涵养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8.09万元/h㎡、5.32万元/h㎡、3.58万元/h㎡和3.72万元/h㎡;总价值分别为668.31亿元、404.97亿元、2599.20亿元和1157.92亿元。 (3)形成了基于定位站联网的新疆生态系统多尺度监测技术1套; (4)制定了荒漠林、农田防护林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3套; (5)制定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指标体系1套; (6) 制定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数据管理标准1套; (7)制定了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技术手册1册; (8)研发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信息系统1套; (9)研发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判断软件1套; (10)构建了10余种树种的异速生长模型和碳储量估测模型; (11)计算机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2篇,硕士论文6篇; (12)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培养基层林业监测人员1200名。 4、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创新内容 4.1 解决的关键技术 (1)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体系构建。 (2)指征森林生态功能的长期定位联网动态监测技术。 (3)新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技术。 (4)采用数据同化、数据挖掘、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形成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集成应用技术。 (5)干旱区主要树种异速生长模型构建技术。 (6)基于B/S体系架构、WebGIS及SQL Server数据库的新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4.2 创新点 (1)首次全面、系统地在准国家尺度上对新疆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摸清了新疆林业家底,为落实绿色新发展理念、建设团结稳定、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参考依据。 (2)构建了适应于干旱区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为干旱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提供依据和示范样板。 (3)从器官、个体、群落到生态系统的多尺度水平上,揭示了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内稳机制,探讨了土壤碳输入过程对干扰的响应,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理,为科学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依据。 (4)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监测逐级单元,完善分布式测算方法,构建了量化森林防护增产功能价值技术,为精确评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5)构建了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动态评估。 5、应用前景预测 (1)为中国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林业建设成效的量化提供可参照的技术规范和生态参数群。 (2)为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及绿色GDP核算提供基础。 (3)为不同尺度区域生态工程实施提供诊断决策依据。 (4)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动态、实时评估提供了方便、快捷、直观的平台。 (5)为干旱区生态系统定位联网观测平台提供样板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