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42926]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农业牧业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安徽农业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安徽合肥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

  项目简介:该技术是由国家与省部级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中的系列化项目成果所组成综合成果。

  针对制约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五大技术问题,即大播量、"一炮轰"施肥、品种与播期不协调、整地质量差和稻茬麦撒播面积大、"三沟"不配套,研制出以扩大半冬性品种为主,春性品种为辅;以降低播量为主,稻茬麦改撒播为机条播,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改返青肥为拔节肥、氮肥后移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渍害四项关键技术。根据安徽省江淮区域特点,研究出了增加麦穗小穗、小花数量,延长小花发育时间,提高小花结实率的技术途径,在保证亩穗数前提下,取得了粒数与粒重双增长的效果。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预防冻害和倒春寒,提高产量潜力,提出逐步降低春性品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三年高产攻关期间,全省半冬性品种面积由不足50%增加到70%以上,完成了安徽省新一轮的品种更替,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为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应用工程学原理,以安徽淮北、沿淮旱茬小麦亩产500-600公斤和沿淮、江淮稻茬小麦400-500公斤作为目标产量,按照前期壮苗越冬、中期稳健生长、后期不早衰的要求,制订了三个生长阶段工程技术控制指标和作业程序,充分利用了安徽江淮区域光、温、水资源中有利因素,发挥了新品种的遗传潜力。研制出的SGT-180Z8A8型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该机集灭茬、旋耕、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其中有两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安徽省9个小麦主产市(33个县、区)的推广应用,快速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2006-2008年累计示范推广1500 万亩,2006、2007、2008年单产比2003-2005年示范区平均单产(312.0 公斤/亩)分别增加108.5公斤、125.2公斤、147.3公斤。其中2008年涡阳县高炉镇万亩示范区实收测产点平均亩产641.4公斤,最高田块达到674.8公斤/亩,创造了安徽小麦单产的最高记录。3年累积增产小麦 196.05万吨,增产增效 29.4075 亿元,节本增效 2.25亿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 31.6575 亿元。社会效益94.5584 亿元,并带动安徽省连续三年总产、单产均双超历史,获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技术特点及指标:

  1、针对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五大技术问题,研制出四项关键技术

  针对制约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五大技术问题,即大播量、"一炮轰"施肥、品种与播期不协调、整地质量差和稻茬麦撒播面积大、"三沟"不配套,研制出以扩大半冬性品种为主,春性品种为辅;以降低播量为主,稻茬麦改撒播为机条播,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改返青肥为拔节肥、氮肥后移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渍害四项关键技术。

  2、 降低春性品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完成安徽省新一轮的小麦品种更替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预防冻害和倒春寒,提高产量潜力,提出逐步降低春性品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三年高产攻关期间,全省半冬性品种面积由不足50%增加到70%以上,完成了安徽省新一轮的品种更替,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为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3、突破粒数与粒重间的负相关关系,实现小麦粒数粒重双增长

  针对安徽江淮区域特点,研究出了增加麦穗小穗、小花数量,延长小花发育时间,提高小花结实率的技术途径,在保证亩穗数前提下,取得了粒数与粒重双增长的效果。

  4、 将小麦一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工程技术控制指标与相应作业程序

  应用工程学原理,以安徽淮北、沿淮旱茬小麦亩产500-600公斤和沿淮、江淮稻茬小麦400-500公斤作为目标产量,按照前期壮苗越冬、中期稳健生长、后期不早衰的要求,制订了三个生长阶段工程技术控制指标和作业程序,充分利用了安徽江淮区域光、温、水资源中有利因素,发挥了新品种的遗传潜力。

  5、研制出新型多功能复式作业播种机

  研制出了SGT-180Z8A8型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该机集灭茬、旋耕、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其中有两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 推广应用小麦高产工程技术,快速提高大面积小麦单产水平

  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在全省9个小麦主产市(33个县、区)的推广应用,快速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3年累计示范推广1500 万亩,2006、2007、2008年单产比2003-2005年示范区平均单产(312.0 公斤/亩)分别增加108.5公斤、125.2公斤、147.3公斤。其中2008年涡阳县高炉镇万亩示范区实收测产点平均亩产641.4公斤,最高田块达到674.8公斤/亩,创造了安徽小麦单产的最高记录。

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

  项目简介:该技术是由国家与省部级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中的系列化项目成果所组成综合成果。

  针对制约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五大技术问题,即大播量、"一炮轰"施肥、品种与播期不协调、整地质量差和稻茬麦撒播面积大、"三沟"不配套,研制出以扩大半冬性品种为主,春性品种为辅;以降低播量为主,稻茬麦改撒播为机条播,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改返青肥为拔节肥、氮肥后移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渍害四项关键技术。根据安徽省江淮区域特点,研究出了增加麦穗小穗、小花数量,延长小花发育时间,提高小花结实率的技术途径,在保证亩穗数前提下,取得了粒数与粒重双增长的效果。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预防冻害和倒春寒,提高产量潜力,提出逐步降低春性品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三年高产攻关期间,全省半冬性品种面积由不足50%增加到70%以上,完成了安徽省新一轮的品种更替,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为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应用工程学原理,以安徽淮北、沿淮旱茬小麦亩产500-600公斤和沿淮、江淮稻茬小麦400-500公斤作为目标产量,按照前期壮苗越冬、中期稳健生长、后期不早衰的要求,制订了三个生长阶段工程技术控制指标和作业程序,充分利用了安徽江淮区域光、温、水资源中有利因素,发挥了新品种的遗传潜力。研制出的SGT-180Z8A8型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该机集灭茬、旋耕、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其中有两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安徽省9个小麦主产市(33个县、区)的推广应用,快速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2006-2008年累计示范推广1500 万亩,2006、2007、2008年单产比2003-2005年示范区平均单产(312.0 公斤/亩)分别增加108.5公斤、125.2公斤、147.3公斤。其中2008年涡阳县高炉镇万亩示范区实收测产点平均亩产641.4公斤,最高田块达到674.8公斤/亩,创造了安徽小麦单产的最高记录。3年累积增产小麦 196.05万吨,增产增效 29.4075 亿元,节本增效 2.25亿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 31.6575 亿元。社会效益94.5584 亿元,并带动安徽省连续三年总产、单产均双超历史,获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技术特点及指标:

  1、针对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五大技术问题,研制出四项关键技术

  针对制约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五大技术问题,即大播量、"一炮轰"施肥、品种与播期不协调、整地质量差和稻茬麦撒播面积大、"三沟"不配套,研制出以扩大半冬性品种为主,春性品种为辅;以降低播量为主,稻茬麦改撒播为机条播,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改返青肥为拔节肥、氮肥后移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渍害四项关键技术。

  2、 降低春性品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完成安徽省新一轮的小麦品种更替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预防冻害和倒春寒,提高产量潜力,提出逐步降低春性品种面积,扩大半冬性品种的比例,三年高产攻关期间,全省半冬性品种面积由不足50%增加到70%以上,完成了安徽省新一轮的品种更替,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为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3、突破粒数与粒重间的负相关关系,实现小麦粒数粒重双增长

  针对安徽江淮区域特点,研究出了增加麦穗小穗、小花数量,延长小花发育时间,提高小花结实率的技术途径,在保证亩穗数前提下,取得了粒数与粒重双增长的效果。

  4、 将小麦一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工程技术控制指标与相应作业程序

  应用工程学原理,以安徽淮北、沿淮旱茬小麦亩产500-600公斤和沿淮、江淮稻茬小麦400-500公斤作为目标产量,按照前期壮苗越冬、中期稳健生长、后期不早衰的要求,制订了三个生长阶段工程技术控制指标和作业程序,充分利用了安徽江淮区域光、温、水资源中有利因素,发挥了新品种的遗传潜力。

  5、研制出新型多功能复式作业播种机

  研制出了SGT-180Z8A8型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该机集灭茬、旋耕、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其中有两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 推广应用小麦高产工程技术,快速提高大面积小麦单产水平

  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小麦高产技术)在全省9个小麦主产市(33个县、区)的推广应用,快速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3年累计示范推广1500 万亩,2006、2007、2008年单产比2003-2005年示范区平均单产(312.0 公斤/亩)分别增加108.5公斤、125.2公斤、147.3公斤。其中2008年涡阳县高炉镇万亩示范区实收测产点平均亩产641.4公斤,最高田块达到674.8公斤/亩,创造了安徽小麦单产的最高记录。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