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研究根据生态位原理和生物替代原理研发出一套利用乡土红树植物(秋茄)防控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技术,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技术的流程包括:(1)预处理:选择一块有互花米草的样地,然后人工把互花米草收割干净,并把互花米草的根部捣碎、翻耕;(2)铺塑料薄膜:在预处理后的样地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3)栽种:确定种植规格后,根据种植规格的株距与行距在塑料薄膜上相对应的位置打洞,然后把红树植物种植在洞里;(4)回收塑料薄膜:待互花米草的根部完全死亡,红树植物生长稳定,将上述塑料薄膜回收。该技术科学环保高效,防控率可达100%。该技术的运用既防控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又增加了乡土红树植物(秋茄)的种植面积,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互花米草和红树植物秋茄的生理生态特征、样地土壤的理化因子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评估红树植物生物替代互花米草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秋茄生长周期的延长,种植株间距比较大的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较好,尤其从第二年生长周期开始,种植株间距100×100cm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最好,因此可以确定本技术利用乡土红树植物秋茄防控互花米草的最佳种植模式为株间距100×100cm。该技术已在福建省的湄洲湾、泉州湾和东山湾各建一个“滨海湿地防控互花米草示范基地”,面积各约100亩;除此之外,为提高互花米草迹地上修复后红树林的经济效益,还进行了红树林下养殖拟穴青蟹和中华乌塘鳢的养殖技术--铁笼养殖技术以及红树植物提取的活性物质柯里拉京对诱导人胃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本研究根据生态位原理和生物替代原理研发出一套利用乡土红树植物(秋茄)防控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技术,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技术的流程包括:(1)预处理:选择一块有互花米草的样地,然后人工把互花米草收割干净,并把互花米草的根部捣碎、翻耕;(2)铺塑料薄膜:在预处理后的样地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3)栽种:确定种植规格后,根据种植规格的株距与行距在塑料薄膜上相对应的位置打洞,然后把红树植物种植在洞里;(4)回收塑料薄膜:待互花米草的根部完全死亡,红树植物生长稳定,将上述塑料薄膜回收。该技术科学环保高效,防控率可达100%。该技术的运用既防控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又增加了乡土红树植物(秋茄)的种植面积,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互花米草和红树植物秋茄的生理生态特征、样地土壤的理化因子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评估红树植物生物替代互花米草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秋茄生长周期的延长,种植株间距比较大的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较好,尤其从第二年生长周期开始,种植株间距100×100cm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最好,因此可以确定本技术利用乡土红树植物秋茄防控互花米草的最佳种植模式为株间距100×100cm。该技术已在福建省的湄洲湾、泉州湾和东山湾各建一个“滨海湿地防控互花米草示范基地”,面积各约100亩;除此之外,为提高互花米草迹地上修复后红树林的经济效益,还进行了红树林下养殖拟穴青蟹和中华乌塘鳢的养殖技术--铁笼养殖技术以及红树植物提取的活性物质柯里拉京对诱导人胃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