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一、课题来源 该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桔小实蝇新型引诱剂及其应用新技术的开发》,编号:2014A020208129,项目来源单位为广东省科技厅。 二、课题背景 桔小实蝇是国际上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桔小实蝇寄主范围广,可危害40多科250多种水果和蔬菜(Nakahara et al., 2008)。桔小实蝇主要以成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孵化后靠取食果肉发育,造成果实的腐烂和落果,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桔小实蝇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诱杀灭雄、昆虫不育技术和套袋等(赵菊鹏等, 2001; 曾杨等, 2002)。但桔小实蝇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严重抗药性(Alyokhin et al., 2001; 章玉苹等, 2009),因此不仅化学防治效果降低而且由于农药抗性而被迫增加药剂剂量和防治次数,这将导致化学防治严重影响果树的绿色生产和环境安全。现在推广使用的诱杀灭雄主要是使用类性诱剂甲基丁香酚来大量诱杀雄虫,来降低田间种群的数量,减少对果实的危害,但甲基丁香酚仅引诱桔小实蝇雄虫,对雌虫并没有直接的扑杀效果。并已有报道,甲基丁香酚不仅对生态平衡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可能诱导哺乳动物产生肝癌肿瘤(Schiest et al., 1989)。那么能否发展出可同时引诱桔小实蝇雌雄虫的引诱剂才是当务之急。在自然环境中,水果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桔小实蝇前来取食、产卵,是因为水果中含有能引诱桔小实蝇的挥发物。因此,从寄主水果中寻找新型引诱剂将是对桔小实蝇进行绿色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当前,研究者们已经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了苯甲基乙酸、乙基苯甲酸、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醇、丁酸乙酯等多种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Nishida et al., 1997;刘玉章和黄任毫, 2000)。目前国外桔小实蝇引诱剂大多含有甲基丁香酚且以引诱雄虫为主,其中我国共有4项有关桔小实蝇引诱剂的专利,如:200410051506.1以甲基丁香酚与乙酸乙酯配成;专利200610037490.8以甲基丁香酚与丁酸乙酯配成;专利200710029157.7与专利200810073425.X中无或含少量甲基丁香酚,但主要成分不明确,环境毒理不明确。目前,对桔小实蝇的寄主植物中引诱活性化合物展开系统筛选并组配形成相关引诱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项目拟对桔小实蝇寄主植物中的引诱活性化合物展开系统筛选并组配形成安全、高效的新型引诱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其田间配套施用技术,为当前桔小实蝇的有效治理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与经济价值。 三、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的主要技术包括寄主水果精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寄主水果挥发性物质的固相微萃取、挥发性物质的GC-MS鉴定、挥发性物质中电生理活性物质的GC-EAD追踪、利用Y型管测定挥发物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活性、微胶囊诱芯的合成和引诱半衰期测定。 四、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本项目从桔小实蝇水果中筛选并组配了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活性的新型引诱剂,相对于已有的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该引诱剂具有雌雄同引的特点,且各组分化合物结构及比例明确而且对环境安全; (2)本项目针对挥发物的特点合成微胶囊诱芯,增加了诱芯的持效期,提高了引诱效果,减少了诱芯的使用量。 五、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研究从桔小实蝇寄主水果中筛选出多种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并组配形成一种新型引诱剂,同时开发了配套的诱芯材料及田间使用方法。相对于已有的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该引诱剂具有雌雄同引的特点,且各组分化合物结构及比例明确而且对环境安全,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证食品和环境的安全,力争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因此,该引诱剂推广使用后,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可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为桔小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种高效防治策略。 六、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开发出一种具有缓释性能良好的诱芯材料。但仅仅对四种组配诱剂进行了相关测试,不同的化合物的挥发性、与微胶囊的包裹性能都不同,因此,该种诱芯使用的普适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测试研究。 七、本项目已取得的成果 本项目已申请授权1项发明专利,并发表4篇学术文章。
一、课题来源 该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桔小实蝇新型引诱剂及其应用新技术的开发》,编号:2014A020208129,项目来源单位为广东省科技厅。 二、课题背景 桔小实蝇是国际上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桔小实蝇寄主范围广,可危害40多科250多种水果和蔬菜(Nakahara et al., 2008)。桔小实蝇主要以成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孵化后靠取食果肉发育,造成果实的腐烂和落果,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桔小实蝇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诱杀灭雄、昆虫不育技术和套袋等(赵菊鹏等, 2001; 曾杨等, 2002)。但桔小实蝇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严重抗药性(Alyokhin et al., 2001; 章玉苹等, 2009),因此不仅化学防治效果降低而且由于农药抗性而被迫增加药剂剂量和防治次数,这将导致化学防治严重影响果树的绿色生产和环境安全。现在推广使用的诱杀灭雄主要是使用类性诱剂甲基丁香酚来大量诱杀雄虫,来降低田间种群的数量,减少对果实的危害,但甲基丁香酚仅引诱桔小实蝇雄虫,对雌虫并没有直接的扑杀效果。并已有报道,甲基丁香酚不仅对生态平衡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可能诱导哺乳动物产生肝癌肿瘤(Schiest et al., 1989)。那么能否发展出可同时引诱桔小实蝇雌雄虫的引诱剂才是当务之急。在自然环境中,水果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桔小实蝇前来取食、产卵,是因为水果中含有能引诱桔小实蝇的挥发物。因此,从寄主水果中寻找新型引诱剂将是对桔小实蝇进行绿色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当前,研究者们已经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了苯甲基乙酸、乙基苯甲酸、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醇、丁酸乙酯等多种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Nishida et al., 1997;刘玉章和黄任毫, 2000)。目前国外桔小实蝇引诱剂大多含有甲基丁香酚且以引诱雄虫为主,其中我国共有4项有关桔小实蝇引诱剂的专利,如:200410051506.1以甲基丁香酚与乙酸乙酯配成;专利200610037490.8以甲基丁香酚与丁酸乙酯配成;专利200710029157.7与专利200810073425.X中无或含少量甲基丁香酚,但主要成分不明确,环境毒理不明确。目前,对桔小实蝇的寄主植物中引诱活性化合物展开系统筛选并组配形成相关引诱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项目拟对桔小实蝇寄主植物中的引诱活性化合物展开系统筛选并组配形成安全、高效的新型引诱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其田间配套施用技术,为当前桔小实蝇的有效治理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与经济价值。 三、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的主要技术包括寄主水果精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寄主水果挥发性物质的固相微萃取、挥发性物质的GC-MS鉴定、挥发性物质中电生理活性物质的GC-EAD追踪、利用Y型管测定挥发物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活性、微胶囊诱芯的合成和引诱半衰期测定。 四、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本项目从桔小实蝇水果中筛选并组配了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活性的新型引诱剂,相对于已有的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该引诱剂具有雌雄同引的特点,且各组分化合物结构及比例明确而且对环境安全; (2)本项目针对挥发物的特点合成微胶囊诱芯,增加了诱芯的持效期,提高了引诱效果,减少了诱芯的使用量。 五、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研究从桔小实蝇寄主水果中筛选出多种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并组配形成一种新型引诱剂,同时开发了配套的诱芯材料及田间使用方法。相对于已有的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该引诱剂具有雌雄同引的特点,且各组分化合物结构及比例明确而且对环境安全,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证食品和环境的安全,力争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因此,该引诱剂推广使用后,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可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为桔小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种高效防治策略。 六、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开发出一种具有缓释性能良好的诱芯材料。但仅仅对四种组配诱剂进行了相关测试,不同的化合物的挥发性、与微胶囊的包裹性能都不同,因此,该种诱芯使用的普适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测试研究。 七、本项目已取得的成果 本项目已申请授权1项发明专利,并发表4篇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