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 研究青稞种植区最优水肥耦合模式。 对西藏主要青稞种植区灌溉施肥水平、产量、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的径流条件等影响青稞产量和面源污染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的科学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肥情况,开展田间实验研究,了解青稞对于土壤中氮素的利用效率与水肥耦合之间的关系,青稞产量形成机理与水肥耦合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青稞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的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为青稞水肥耦合模式及主要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提出保障青稞产量的情况下,以化肥的利用效率最高,流失率最低为目的最优的水肥耦合模式。 (2) 青稞种植区防治农田面源污染的水肥优化调控技术 研究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的青稞种植面源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发展青稞种植面源污染迁移转化模型。 (3)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一江两河的地形地貌、耕作方式等特点,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4)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针对我区的地形、气候优化配置作物和其它植物,开展一江两河流域农田氮磷迁移阻控与原位消减等高原条件下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签字: 2017年11月21日 项目已达到最终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属于基础性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拉萨、山南、日喀则三大地区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建立实验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揭示青稞种植物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优化水肥调控模式,通过本项目研究,达到的最终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 掌握了拉萨、山南、日喀则三大地区农区种植业化肥、农药使用现状,摸清了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背景。 (2) 探明了影响青稞产量以及化肥利用效率的主控因素,以及青稞种植区主要面源污染物的防控关键因素。 (3) 提出了适合于西藏青稞种植区水文及面源污染迁移、转化模型,基于实验资料率定了模型关键参数。 (4) 提出了青稞水肥耦合优化方案。 (5) 在对一江两河流域的大棚种植区土壤与周围农田土壤及农田尾水、积水进行氮磷富集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减氮控磷施肥技术。 (6) 在总研究成果基础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含录用),培养研究生2人,提交研究报告1份。
(1) 研究青稞种植区最优水肥耦合模式。 对西藏主要青稞种植区灌溉施肥水平、产量、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的径流条件等影响青稞产量和面源污染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的科学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肥情况,开展田间实验研究,了解青稞对于土壤中氮素的利用效率与水肥耦合之间的关系,青稞产量形成机理与水肥耦合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青稞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的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为青稞水肥耦合模式及主要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提出保障青稞产量的情况下,以化肥的利用效率最高,流失率最低为目的最优的水肥耦合模式。 (2) 青稞种植区防治农田面源污染的水肥优化调控技术 研究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的青稞种植面源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发展青稞种植面源污染迁移转化模型。 (3)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一江两河的地形地貌、耕作方式等特点,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4)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针对我区的地形、气候优化配置作物和其它植物,开展一江两河流域农田氮磷迁移阻控与原位消减等高原条件下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签字: 2017年11月21日 项目已达到最终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属于基础性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拉萨、山南、日喀则三大地区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建立实验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揭示青稞种植物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优化水肥调控模式,通过本项目研究,达到的最终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 掌握了拉萨、山南、日喀则三大地区农区种植业化肥、农药使用现状,摸清了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背景。 (2) 探明了影响青稞产量以及化肥利用效率的主控因素,以及青稞种植区主要面源污染物的防控关键因素。 (3) 提出了适合于西藏青稞种植区水文及面源污染迁移、转化模型,基于实验资料率定了模型关键参数。 (4) 提出了青稞水肥耦合优化方案。 (5) 在对一江两河流域的大棚种植区土壤与周围农田土壤及农田尾水、积水进行氮磷富集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减氮控磷施肥技术。 (6) 在总研究成果基础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含录用),培养研究生2人,提交研究报告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