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 本项目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涉及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工程学科。项目来源于企业,合作课题四个:浅层超稠油HDNS采油技术物理模拟研究(67-2011-js-00030);浅薄层超稠油蒸汽-氮气-降粘剂复合吞吐模拟研究(91-2012-js-00017);排601 砂体中部井区数值模拟研究(91-2012-js-00018);哈山浅薄层超稠油热催化降粘技术研究(91-2012-js-00019)。 2.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稠油产量占我国原油产量的10%左右,成为我国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稠油开发的主导技术是蒸汽吞吐,后期可转为蒸汽驱;对于厚油层则发展了SAGD等新技术。我国的新春油田超稠油储量大,但层薄、埋藏浅、粘度大、油层温度低,是典型的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属于一种复杂难开发稠油油藏,采用常规的热采方法不能有效开发。因此,研发高效开发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关键技术,对于改善此类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项目组经过5年多的攻关,探索建立了一套以HDNS为主导技术的薄浅层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综合利用水平井(Horizontal well)、降粘剂(Dissolver)、氮气(Nitrogen)、蒸汽(Steam)的协同作用,实现薄浅层超稠油油藏HDNS 高效开发。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包括: (1) 揭示了蒸汽、氮气、油溶性降粘剂的协同作用机理,研发了薄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降粘剂+氮气+蒸汽(HDNS)技术。 (2) 建立了薄浅层超稠油油藏HDNS注采参数优化方法和技术。 (3) 配套了全流程保干、注采一体化等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开发关键工艺技术。 4.第三方评价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给出的查新结论为:除本委托课题组成员发表的科技文献及专利技术外,国内外未见其它与该查新项目技术特点相符的中外文文献的报道。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水平井+降粘剂+氮气+蒸汽(HDNS)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 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从2010年开始在现场试验,超稠油年产量从2010年的3.7万吨提高到2014年的72.2万吨,累计产量达到207.2万吨;应用井数超过300口,新增产值755190.4万元,新增利税345315.4万元,增收节支352827.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技术不仅适用于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而且对于其它复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课题来源 本项目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涉及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工程学科。项目来源于企业,合作课题四个:浅层超稠油HDNS采油技术物理模拟研究(67-2011-js-00030);浅薄层超稠油蒸汽-氮气-降粘剂复合吞吐模拟研究(91-2012-js-00017);排601 砂体中部井区数值模拟研究(91-2012-js-00018);哈山浅薄层超稠油热催化降粘技术研究(91-2012-js-00019)。 2.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稠油产量占我国原油产量的10%左右,成为我国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稠油开发的主导技术是蒸汽吞吐,后期可转为蒸汽驱;对于厚油层则发展了SAGD等新技术。我国的新春油田超稠油储量大,但层薄、埋藏浅、粘度大、油层温度低,是典型的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属于一种复杂难开发稠油油藏,采用常规的热采方法不能有效开发。因此,研发高效开发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关键技术,对于改善此类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项目组经过5年多的攻关,探索建立了一套以HDNS为主导技术的薄浅层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综合利用水平井(Horizontal well)、降粘剂(Dissolver)、氮气(Nitrogen)、蒸汽(Steam)的协同作用,实现薄浅层超稠油油藏HDNS 高效开发。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包括: (1) 揭示了蒸汽、氮气、油溶性降粘剂的协同作用机理,研发了薄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降粘剂+氮气+蒸汽(HDNS)技术。 (2) 建立了薄浅层超稠油油藏HDNS注采参数优化方法和技术。 (3) 配套了全流程保干、注采一体化等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开发关键工艺技术。 4.第三方评价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给出的查新结论为:除本委托课题组成员发表的科技文献及专利技术外,国内外未见其它与该查新项目技术特点相符的中外文文献的报道。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水平井+降粘剂+氮气+蒸汽(HDNS)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 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从2010年开始在现场试验,超稠油年产量从2010年的3.7万吨提高到2014年的72.2万吨,累计产量达到207.2万吨;应用井数超过300口,新增产值755190.4万元,新增利税345315.4万元,增收节支352827.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技术不仅适用于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而且对于其它复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