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75952]K优77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办公文教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1007。

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泸州市农业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K17A/明恢77。

特征特性:株高100厘米,穗长21.8厘米,穗粒数106粒,结实率76.7%,千粒重28.2克。

籼型三系组合,全生育期117人,后期转色好;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整精米率52.6%,垩白粒率66%,垩白度16.9%,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米质较好。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晚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汕优64增产6.1%;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9千克,比汕优64增产8.7%。

栽培技术要点:(1)亩用种量1.5~1.75千克,浸种时间比汕优组合要长12~24小时;(2)其他栽培技术可参照汕优64进行。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1007。

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泸州市农业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K17A/明恢77。

特征特性:株高100厘米,穗长21.8厘米,穗粒数106粒,结实率76.7%,千粒重28.2克。

籼型三系组合,全生育期117人,后期转色好;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整精米率52.6%,垩白粒率66%,垩白度16.9%,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米质较好。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晚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汕优64增产6.1%;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9千克,比汕优64增产8.7%。

栽培技术要点:(1)亩用种量1.5~1.75千克,浸种时间比汕优组合要长12~24小时;(2)其他栽培技术可参照汕优64进行。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