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抗震式建筑技术介绍;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左支架(1)和右支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建筑支撑平台(7),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均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柱(3);同一架上的支撑柱下端固定在地基(21)上,上端固定在一起;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上端分别与支撑平台(7)的两端固定连接。
本专利根据权利要求所述,左支架(1)和右支架(2)上的支撑柱(3)均通过加固杆(4)连接;左支架上的支撑柱和右支架上的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横梁(5)相连接;连接横梁位于地面之下。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支撑柱(3)位于地面以下的部分固定有限位套(6),限位套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柱除设置限位套之外部分的横截面积。
悬空抗震式建筑为了抵抗风雪荷载,可在建筑外围设置球形旋护体,它是由透明材料和支撑肋组成,分别固定在左轴承(11)和右轴承(12)上,当风的力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球星旋转护体自由转动减弱自然荷载,进一步保护内部建筑。(其设施适合在沿海地区设置,可御台风)
随之建筑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可以在诸多的地形上建造房屋,如果要求在不宜整理出平面地基上建设悬空抗震式建筑,就不必采用现有的建筑形式。
悬空抗震式建筑是一项改变传统建筑模式的外观设计专利,其特点是通过支撑构件将建筑物与地面分离,使地震的破坏力由以往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改为直接作用在支撑构建上,转移地震的破坏力,提高建筑物抗震性和耐久性,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悬空抗震式建筑的支撑构件是由钢架+铁骨+钢筋混凝土组成。其上部的自然土壤用于固定整体,下部的自然土壤用于承受建筑物荷载。上下部自然土壤相互作用可使悬空抗震式建筑抵抗八级左右地震。(采用钻孔技术将部分支撑构件在地下固定连接,以保护自然土层稳定及承载力)
悬空抗震式建筑造型新颖,特别适合“特色性”“标志性”建筑。
本专利由于避免了地震时对房屋产生的直接冲击,减小房屋的震动,有效减弱了地震对房屋及居住在房屋内的人以及财产的破坏。具有结构简单,抗震效果佳和便于与推广应用的特点。
改变传统的建筑模式,将建筑筑物由以往建在地基上发展为建在支撑杆上。
一、传统建筑的抗震性主要取决于基础的强度,建筑物与地震面紧密接触,使地震的破坏力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导致建筑物极易发生破坏或倒塌。悬空抗震式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可让建筑物脱离地面,使地震的破坏力不会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而是作用在支撑杆上,减轻建筑物的破坏。
二、悬空抗震式建筑的主支撑杆穿过建筑范围的自然土体使支承杆下方的自然土层承受建筑自身荷载,上方自然土体可固定和保护支撑杆。
三、悬空抗震式建筑的外边可增设球形透明护体风力过大时护体可旋转。沿海或受台风影响较大地区也可建筑。
四、造型独特可作为区域标志性建筑。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